第139章 准备工作(第2页)
思前想后,他决定在围墙瞭望塔的正前方,田地旁边,单独搭建一间木屋。
这个木屋内部只容得下一个小灶台和一张床,床的位置正对瞭望塔,那里要开一扇很大的窗,只要他登上瞭望塔,就能将木屋内的情况尽收眼底,借此掌握土著俘虏的动向。
至于土著会不会趁他睡觉偷偷溜走,陈舟也没有特别合适的办法约束。
总不能给土著带个镣铐,上面挂把锁,让他干活的时候把锁打开,干完活再扣上锁。
这种把人当牲口看待的行为,是一定会引起不满,导致反抗和叛逃的。
所谓驯化,肯定要恩威并施,让他心服口服,才能产生忠诚,使他自发卖命。
即使陈舟没当过官,也没有管理经验,多少也见过单位的领导是怎么画饼,怎么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他觉得对付土著应该比应对现代人简单的多,打一棍子再给一个甜枣可能就够用了。
……
在驯化的最初阶段,陈舟打算先改变土著的饮食习惯,让他适应吃加盐的熟食,拒绝吃人的恶习。
这种改变可以通过树立在土著心中的威严形象来实现。
与改变饮食同时进行的,是解决语言不通的问题。
他准备烧制几块白泥板,然后在上面标注拼音,一边教土著掌握汉语发音,一边在生活中通过一件一件指认的方式,让土著了解不同物品的名称和用法。
至于土著的思想观念,陈舟并不觉得自己可以将其扭转。
这些处于17世纪的部落文明,由于孤悬海外,缺乏对外交流,加上部族规模小,且忙于内斗,无暇发展语言和文字。
再加上岛上缺乏冶金资源,导致他们既不能发展出独具一格的艺术和语言,也不能产生科技的进步。
就好像被锁死了科技树一样,在没有外界帮助的情况下,他们可能只能永远停留在这一阶段,直到世界毁灭。
他们信仰原始的神明,认为同类相食是一种向天神献祭的仪式,这种落后的思想是可以改变的,但不可能完全扭转。
陈舟所学到的现代知识,超出这个时代太多,从最基础的文字、到数学、历史、逻辑思维、生活常识等等,这些现代人都知道且能够理解的东西根本无法灌输给土著。
尤其是唯物主义,可能会直接击碎土著对整个世界的认知,让他的思维崩塌,对整个世界都产生怀疑。时代与时代之间的差异太大了。
从1661年到2025年,隔着好几个世纪。
在这几个世纪间,人类的处世原则和价值观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强行改变只能是适得其反。
而且无神论不仅颠覆土著的三观,对驯化土著也没什么好处。
历史早已证明,宗教是一种极佳的控制手段,即使在科技发达的现代,这种手段依然管用。
当土著心中的旧神死去,没关系,再给他塑造一尊新神就好。
正好陈舟有一个现成的塑像可用——那尊精致的王灵官神像已经被搬到窑洞中有段时间了。
陈舟打算在窑洞附近单独挖掘出一处小神庙,将王灵官的封底物归原主,把塑像搬到神庙中供奉起来。
关于这事,他倒没什么心理压力。
毕竟在现代,道教虽然式微,但依旧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大宗教,是有历史渊源,也有道统传承的。
给道教在异世界的传播添一份力,制造几个新信徒,怎么看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
如果让陈舟凭空编造一个宗教,自己来当教主,他反而会干不来。
就算自己心里清楚没有神,在蒙骗世人的过程中,也会不由自主地强化对神的信仰。
慢慢地,即使心智再坚定的人,精神也会出问题,更何况这还是在孤岛上,与现代社会脱轨,进行漫长的生存挑战。
陈舟可不敢冒着发疯的风险去当神棍,有宗教可以参考的情况下,他乐不得使用“拿来主义”,让王灵官在这里也上个班。
……
关于解救土著俘虏一事,需要考虑的细节实在太多太多。
除解救哪个土著,选择合适时机,解救后如何安置,如何驯化外,陈舟还得考虑,那些上岸的土著,到底应该全部杀光,还是放他们回去。
全部杀光难度很高,放他们回去,又有被土著大军登岛进攻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