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烧炭与土著部落(第2页)
……
时光飞逝。
待晴空一去不返,阴云笼罩在岛屿上空,落下淅淅沥沥的小雨时,陈舟已经烧出了两窑木炭,将锻造室开辟出了接近100平方米的面积。
这半个多月的时间里,除了烧炭、挖土运土,他唯一腾出时间去做的工作便是为两名土著搭建厕所。
在获得枪管之前,他原本打算利用这半个月给两名土著建造一间有厨房的大木屋。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枪械对陈舟的吸引力还是太大了。
忙于准备锻造工作,就连这间厕所都是他好不容易才挤出时间建设的,若不是厕所重要性高,他可能连这点时间都要省去。
……
进入雨季后,两名土著已无法在室外做饭。
为了他们生活的便利,陈舟将田地另一边闲置的那间小木屋改造了一下,在屋内搭建了一个壁炉,用于生火做饭。
这样土著每天起床,只需步行一百多米走到田地另一头,就能做饭了。
而且独立“厨房”还有个好处——
他们可以将食材、燃料和餐具都存放在厨房中,这样他们自己的小屋就多出了不少空间,能放下更多的白泥板教材,甚至还能摆开两个小板凳,让他们可以秉烛夜读。
……
一心投入进锻造室的设计与建造中,每天只拿出一小部分时间教授两名土著,且很少检查他们学习的进度。
陈舟并未注意到,星期日和星期六二人的学习能力都表现得比他预先设想中优秀得多。
没有纸笔,他们就用装满沙土的方木板练习写字。
没有老师,他们就一遍遍对照拼音表,看着教材上的注音和图示,相互监督纠正发音。
许多东西他们未曾拥有过,一旦出现机会,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他们都愿意付出全部去争取。
如今两名土著与陈舟的交流已经愈发流畅,他们甚至懂得将多个学过的词汇组合起来,去形容他们没学过,但亲眼目睹过的事物。
有时候挖完锻造室,结束一天的工作,陈舟会邀请二人在窑洞中用餐。
在此过程中,通过不时问答,他从两名少年的言语中切实地感受到了那个原始且野蛮的岛屿上发生的一切。
……
与这座独立的大岛不同,那些零零碎碎的小岛都相距不远,没有风浪的情况下,划着独木舟用不了一个小时就能走个来回。
岛上的部落也远不止一个。
据两名少年所述,光是他们知道的,曾与他们部落发生过冲突的部落就有六个之多。
上次登岛的食人土著便是其中人数最多,势力最庞大的一支。
星期日说那个部落有一百个战士,星期六纠正了他的说法,说那个部落至少有一百五十名战士。
他们通过摆小石子学习数学,对数字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概念。
但人在恐惧的时候总会下意识放大敌人的力量,从而进一步为自己制造恐惧感。
认真思索,陈舟觉得还是星期日的说法更可信些。
一个拥有一百名壮年男子的原始部落规模可不算小了。
算上妇孺老人,那个部落至少有七八百人。
若是在物产丰富的大陆,八百人的部落当然算不得什么,可这是在孤悬海外的岛屿,以这里的物产资源,能养活七八百人殊为不易。
而且陈舟还打听到,这些土著目前对种植尚处于懵懂阶段,且完全不知道畜牧为何物。
他们已经了解将种子埋在土里就能得到一棵新植株,却不知道怎样能让这棵植物活下去,无论是浇水还是施肥,都在他们的知识范围之外。
因此这些土著只能靠撞大运的方式种出一些粮食,这个概率实在太低,以至于他们完全不能通过农耕养活自己。
按“捕鱼达人”星期六的说法,无论是他之前的部落,还是他被俘虏后的部落,大部分人都处于食不果腹的状态。
食人一事在这些部落中并不新鲜,尤其是风暴肆虐的雨季。
由于难以出海捕鱼,加上雨季气温低,对热量的需求比平时更大,还有房屋更高的损坏率,一到雨季,各个部落之间便开始频繁爆发冲突,以争夺食物,或是劫掠劳动力。
许多血腥的战争都发生于濛濛细雨中。
星期六年纪不大,但他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大规模冲突就有三次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