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了然李一振

第31章 视死如归


 曹植感慨道:“臣虽说是从幼年开始学经,数十年下来却从未想到这一层。陛下思虑深远,臣敬佩万分。”

 “朕只是思考的角度与皇叔不同罢了。”曹睿摆了摆手:“皇叔既然想明白了,那译五经为白话一事开始做了吗?”

 “已经开始做了。”曹植说道:“诗经、尚书、礼、易、春秋这五经,臣从诗经开始译为白话,已经译了二十余篇了。”

 “周南十一篇、召南十四篇,这二十五篇臣都已经译好了。而且臣此次来陈留面圣,将这些译稿都放在马车中带过来了。”

 曹植问道:“陛下,臣命人将这些译稿取来请陛下御览?”

 “不必。”曹睿摆了摆手:“朕就先不看了,待皇叔将诗经都译好之后,朕再细细看一遍。”

 曹植点头:“臣知道了。陛下,臣还有一问想请陛下解惑。”

 “什么问题?”曹睿看向曹植。

 曹植说道:“洛阳太学外有一排石经,太学的学子们从此可以以石经来作为依据。但即使臣将五经译为白话,朝廷又要如何推广呢?”

 曹睿嘴角带了一丝笑意:“皇叔是想问如何普及?”

 “臣是有此疑惑。”曹植回应道。

 曹睿轻轻点头:“皇叔问的极好。”

 “所谓经学的推广,固然需要士族及名士大儒的教学,但还是需要朝廷去真正在后面出力的。”

 “司隶、冀青幽并、兖豫徐扬、还有雍州凉州,天下也不过百余郡罢了。五经译成白话文后,先由朝廷抄送各州,再由各州给所属郡国各再抄送一份就是了。”

 “到了各郡国之后,无论是郡中出资使人抄送、或者再择其中的重要篇章书写于影壁之上,这些都是可以的。”

 曹植拱手说道:“臣大略懂了。若有这样一部通行于世的五经译解在各郡之中的话,各地学问的中心就会从大儒开设的私学处,转移到郡中开办的官学。”

 “推行教化的同时,从而也使各地学子明白,他们所学知识的来源是朝廷而非某个名士。”

 “看来皇叔和朕想到一起去了。”曹睿笑着点头:“汉朝的时候有东观和兰台,如今朕也想在洛阳设立一个机构来弘扬儒学、传习诗赋,就叫它崇文观吧。”

 当然,曹睿还计划着回京遣人改进造纸及印刷之术,只是没必要在此时与曹植说罢了。

 曹植好奇道:“陛下这是要在洛阳设立一个经学的中心?”

 曹睿点了点头。

 一直以来,曹睿所虑之事只有两个,短期的掌权和长期的集权。

 想要短期之内掌权,多半还是要从做事的角度来看。

 无论是朝中的人事任免和淮南的对吴用兵,都是让权不外散、增强自己这个皇帝的权威而已。

 若是从长期来看,世家大族的威胁无疑是最大的,把持选举、阶级固化、结党营私……

 而在当今的时代,世家大族与士族几乎可以等同。

 曹睿说道:“皇叔,先帝不是说过吗,文章乃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若是要开创我大魏的盛世的话,不仅需要统一天下之武功,也需要文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