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第2页)

 白亮立刻嘲讽起来,“竟然杜撰典故!啧啧,真没想到你一个穷小子胆子这么大!” 

 沈旌想怼,可这个典故他也没有听过,而陶提学是翰林院进士出身,学问定然比他们深得多,他说是杜撰,应该就是了。 

 他默了默,道:“袁兄,你这……” 

 袁清没有言语,拿着卷子朝着府衙走去。 

 “袁兄!袁兄,你做什么去?” 

 沈旌愣了愣,忙要去追,被白亮一把拉住,“还能去做什么呀,卷子上有主考官的不佳评语,考生要到堂上去领责,他当然是要去找陶提学接受训斥呀。” 

 沈旌也想起了这茬,没再追,而是甩开白亮的手,“同窗一场,你能不能别这么幸灾乐祸。” 

 白亮翻着白眼,“嘿,昨儿是谁往我伤口上撒盐来着,怎么不念着同窗之情了……” 

 另一边,陶提学拿着卷子,看着站在下面的少年,满脸都是惋惜。 

 这篇卷子他印象极深,特别是第一道五经题,文字清新简白,理法兼备,写得鞭辟入里,更重要的是,小小年纪,文风初成,假以时日,必成文章宗匠。 

 第二道的四书题文辞稍逊,但也算难得一见的佳作,不想后面竟然杜撰典故。 

 读书人文章可以差,但品性绝不能! 

 “圣贤经典,字字千钧,科场文章,句句肺腑,尔竟敢以虚言伪辞,妄图欺天盗名……” 

 陶提学目光如刀,声音沉冷似铁,务求要触及他的灵魂,让他真真正正认识到错误。 

 但又到底惜才,临末了将袁清的卷子轻轻放回案上,声音也透出几分语重心长来,“少年人急功近利,本官不是不能体谅,但文章之道,贵在诚心正意。你有此才学巧思,若肯沉心典籍,何愁写不出真学问?” 

 袁清面上露出几分为难,几次欲言又止。 

 见他一直没开口,陶提学眉头皱得更紧了,语气又重新严厉起来,“冥顽不灵,读了那么多圣贤书,难不成连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也不知?” 

 袁清抿了抿唇,终于开口了,“大宗师见教诚当,但此语出《扬子法言》,实非学生杜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