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第3页)

 陶提学怔住,半晌看向在场的几个府县学教谕们,“找本《扬子法言》出来。” 

 几位府县教谕都惊呆了,一为袁清的勇气,竟敢当堂指出主考官的不是,这跟当众打脸有什么区别? 

 院试可以说是全凭提学官决定,当众落了陶提学的面子,便是真没有杜撰,也可能被以其他原因不取。 

 即便退一步,陶提学碍于面子改置一等取中,也很大可能因此在他面前落下不好的印象。 

 若他在后面的岁试中为难,参与乡试的资格又怎么办? 

 二为陶提学惊讶,被人当众指出错误,竟然只是怔了下就让他们去找书出来查看,这是城府深呢,还是真的心胸宽广? 

 惊讶归惊讶,他们还是很快找来《扬子法言》,第一篇《学行篇》后半部分便有‘颜苦孔之卓’这一句。 

 翻书的教谕再次惊讶,不由自主望了眼堂下的袁清,竟真不是杜撰! 

 陶提学察觉到他的动作,问:“找到了么?” 

 那教谕回了神,忙点头回道:“找到了。” 

 说着,就将书递给了陶提学。 

 陶提学接过书,略一扫,目光便落在那句‘颜苦孔之卓之至也’上。 

 他又怔了怔,忽从太师椅上站起来,竟向袁清拱手一揖:“本官科第早,未尝读得此书,今承教多矣!” 

 袁清急忙避开,撩袍跪下,“大宗师折煞学生,师严道尊,纵有错责,亦是望生成器,学生唯恐学业不精,负了您的教诲,岂敢受此礼。” 

 众教谕又是惊讶,四月袁清取府试案首,这些教谕们都认识他,对他的情况也略知道一些。 

 地地道道的农户出身,面对决定自己命运的提学官,竟应对得进退有度,特别是这招以退为进,既全了陶提学的尊严,又暗表委屈。 

 ps:原谅我这个没文化的,实在不知道哪些典故对古代读书人来说小众,就借鉴了明朝首辅徐阶任乡试主考官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