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6章 传遍天下

太子之所以能稳坐储君之位,靠的并不仅仅是皇帝的册立,更不只是朝堂大臣的认可。

 在更深层次的逻辑上,他之所以能够名正言顺,根本原因,是因为他代表了正统。

 这两个字,在封建王朝的架构里,比什么兵马、权谋、军饷都要更有分量。

 因为太子这个身份,本身就是一种象征。

 对于士林来说,他是纲常伦理的必然,是儒家所推崇的嫡长继承制度的合法性体现。

 对于百姓来说,他是未来的皇帝,是半君之身,是那个还没登基,却已经被当作下一代天子的符号。

 而对于朝堂来说,他是秩序的保障,是上下官僚在zz运行中,所依附的那根定海针。

 这种身份,本身就自带光环。

 所以,哪怕太子本人资质平庸,百姓依旧会下意识地尊崇他,官员依旧会出于礼法去敬畏他。

 这是一种抽象的认同,一种被长久以来灌输的应当如此。

 可当这个抽象的符号,逐渐被具象化成一个具体的人,而且,这个人还并不怎么好时,那股本能的尊崇与信任,便开始迅速崩塌。

 戏文里,楚王肆虐无度,欺压良善。

 最终被圣主明断,处置其下,伸张冤屈。

 这一幕,在舞台上看时,观者无不拍案叫好,叫声震天。

 可转头一想,大家心里又都很清楚。

 现实中,这个楚王是谁?

 不就是汉王赢元昌么?

 而汉王这些年的丑事,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平日里横行霸道,斗殴打人、逼良为娼、聚赌撒泼,简直没少祸害百姓。

 只是碍于宗室的身份,大家敢怒不敢言。

 如今有了戏文映射,百姓心里顿时明白过来。

 戏里说的是楚王,其实就是汉王。

 可再往下细想,汉王为何敢如此胡作非为?

 答案几乎不言自明。

 背后有太子撑腰啊!

 于是,民间的风向,彻底变了。

 百姓原本那股对太子有天然的尊崇,瞬间演变成了不满和嫌弃。

 “哼!太子殿下?太子殿下若真是好人,怎会跟汉王搅在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