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小病不治是大病之由的开始。(第3页)
摄影干事小宗他是不敢的,他只管摄影,至于配音就是刘干事了,但愿笔只为笔,不再为刀。
其他人早就有一个人招呼到乡政府,通常这样的饭局一般就是副乡长,副书记,武装部长,财税所长,计生站站长····
乡政府官员,按官职大小左右落座,书记、乡长吃肉,他们也得喝汤啊,彼此心照不宣,职位最低的年轻人为众人倒上白酒、啤酒。
然后拿起筷子吃菜,三五分钟之后,官职最大的人便开始碰杯敬酒,一般就是招待县里不重要,比如司机,科长、会计、摄影干事,总之就是稍微和权利沾边的人。
其他人就这样模仿,按照惯例,敬酒的人要多喝,被敬酒的人也要多喝。
双方喝完酒,舔一舔嘴唇,长舒一口气,某种神秘的交情便建立了。
如果下次再在酒桌上碰到,双方就是老朋友了。
对于一个酒文化样态丰富、注重人情交往的官场来说,这样的饭局必不可少。
至于书记、乡长和领导去哪儿了,你也不要问,也不要说,喝多了耍酒疯,你就滚,会被踢出这个圈子。
不去也不行,你就融不了这个圈子,对于县里来的人,给你红包你就拿,不给你红包你就闭嘴。
瞎嚷嚷,你的位置也就不长了,严重的可能工作没有了。
当然今天考察项目,主要就是扶贫籽种款的问题。
民政局长刘世杰是贵客,自然扶贫发放预算科长贺书恒,民政局会计兼财务主任曹亚丽,主管副局长李耀河,也是贵宾。
乡党委书记杨林,坐上民政局的三菱越野车,跟在奔驰商务车的后面。
杨书记,我就不去了,曹亚丽知趣的对杨书记说。
她知道自己的身份,一个会计还不能和车里坐的其他人比。
‘哎,你不去,怎么招呼刘局长”。杨书记恼怒的说曹亚丽。
曹会计我们是老交情了,场面上有些话,还帮着美言几句,在座的都是熟人,也就不见外。
基层工作难做,村民笨的像头猪,又狡猾的不行,高城村民分到了胡麻籽种,乡长高胜天种植胡麻不派人监管,结果村民把胡麻籽种卖了,有的榨油了,只有个别的村民种植胡麻。
奥,原来是这样,杨书记我也没办法,领导签字我就发款,不签字我也没办法,一个小会计,这不有副局耀河呢?曹亚丽努努嘴。
耀河,有办法吗?
我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这么大的事情,我听说市委吴书记,市长祁连雪要来考察,山湾乡高城村的胡麻种植脱贫项目。
双桥镇黑山村塑料大棚种植沙葱脱贫项目,花草乡圈养牧羊大棚催肥项目····你们怎么这么马虎?
都是那个高四眼(眼睛近视),尽做让老子擦屁股的事情。
你们到过刘局长家里吗?副局长李耀河神秘的问。
没有动静,有没有送上点·····
咳咳。
曹亚丽故意咳嗽了几声,这么多人问同僚的私事,缺乏一种道义,\"盗亦有道\",也有一种规则。
副局李耀河嘴不牢,这人有点靠不住,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她心里有点厌恶副局长李耀河。
曹亚丽本想着以后偏向副局长李耀河,架空刘世杰,看来这人还卑鄙。
感冒了,曹亚丽掩饰自己的不快。
山湾乡长高胜天引领商务奔驰车,上了大黄山。
那里沟壑纵横,有奇特的自然景观,磨磨山顶平坦,上面有一块约六十平米巨石,千万年的沧海桑田,这块巨石组成土黄色青石纹路,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稀疏的红柳,柴胡类植物从石缝里长出。
巨石下一眼清泉冒出,泉水清澈透明,洒落在片石周围丛中,在这片巨石支起了两个军用帐篷。
一架帐篷招待贵客,另一架帐篷就是伙房。
山湾乡后勤管理员魏生强,一锅热气腾腾的牦牛肉,在锅里翻腾,一个女人做着另一锅,锅里的饭水沸腾,就等客人落座,羊肉黄米面条。
黄米养人的胃,喝酒不伤胃。
西和县民政局长刘世杰进了帐篷,依次按级别落座,一碗热气腾腾的黄米羊肉面条端上了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