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这盐,需要多久,才能大批量的向外倾销?(第3页)
他亲眼看着沿海这些盐田一点点的从无到右,就是那灌入海水的盐田,他都亲自穿着木屐拿着特制的板刷上手尝试过如何制作卤水。
随着盐田之中一点点结晶而成的盐粒出现,李瑜的心中对于李十月的敬佩就愈加深刻。
有晒盐法这般低成本高效率的制盐之法,何愁不能挣得金银盆满钵满?
“此法也就是头先修建盐田之时费些人工就是了。
之后只要培养几个熟练制卤的盐工,”李瑜转身抬手指向了盐仓之外的那一片片的、一个个挨着的,才建起来不过一月的盐田就说:“千亩盐田,只需要二三十人就足够了!”
李十月她当然知道自己的制盐之法是有多好的了。
所以,此时面对李瑜的兴奋与激动,她平静的点点头后就问了一句话——这盐,需要多久,才能大批量的向外倾销?
建安本就地广人稀,本地根本消化不了多少盐;
而盐又是历朝历代严格控制的战略物资和重要财源。
李十月看着盐仓中的海盐,当时心中就已有了盘算。
她需要银子,需要大量的银子来养玄甲军、建造船只、从系统之中购买装备。
这白花花的海盐,对李十月来说,那就是白花花的银子。
从海边盐田回了建安城后,李十月她立刻在刺史府的花园儿里头召唤了机械金雕出来。
在书房里头早就写好的一封密信,被李十月卷成纸卷儿放在了金雕爪子上的铜制圆筒里头。
这封信是给此时在江南,陪伴已经生产过的严雪菲坐月子的严九娘的。
随信而去的是李十月拴在金雕另一只爪子上的荷包,那荷包里头装有她之前刚从盐仓里头抓得一把海盐。
在信中,李十月她详细说明了建安海盐的产量与品质,并对严九娘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盐产丰沛,质优价廉。
然建安偏隅,销路不畅。
还请九娘你设法,于江南、河南道、乃至京都等地,借助你家商队,于暗中建立海盐买卖网。
可借粮商、布商之名,行贩盐之实。
所得利润,你我五五分成。
只九娘切记,此事须得谨慎,避开当地官盐锋芒,初期以低价渗透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