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曲绕雕梁惊国士,茗香一盏话传承(第2页)
他看向刘楚的眼神,已经从之前的审视,变成了此刻的费解与震撼。
刘楚只是笑了笑,平静地回答:“器物,终究是为人服务的。若只是锁在玻璃柜里,那便失了它本该有的温度。”
这句云淡风轻的话,却让在场的所有专家,心中都是微微一震。
他们环顾四周,这才发现,这里的一切,都“对”得有些过分。那盛放茶水的白瓷盖碗,是景德镇的影青瓷;那用来插花的胆瓶,是龙泉窑的梅子青;就连戏台两侧柱子上挂着的那副楹联——“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其字体,都带着一股子颜筋柳骨的遒劲风韵。
就在这时,戏台之上,伴随着一阵清脆的锣鼓声,好戏,开场了。
一位身穿粉色罗衫,头戴精美花冠,扮相娇俏的“杜丽娘”款款走出。她水袖轻拂,眼波流转,未曾开口,那股子养在深闺、春愁无限的少女情思,便已然弥漫了整个庭院。
“原来是《牡丹亭》里的‘游园惊梦’一折。”李敬同教授的眼睛瞬间亮了。作为一位顶尖的戏剧史涉猎者,他几乎是下意识地,便进入了“审片”模式。
只听那台上的“杜丽娘”,朱唇轻启,唱腔婉转悠扬: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仅仅两句,李敬同教授的身体,便猛地向前一倾,那双总是带着几分温和笑意的眼睛,此刻瞪得溜圆,眼神中充满了难以置信。
“这……这是……”他激动得嘴唇都在微微颤抖,“这唱腔,是纯正的昆腔水磨调!你们听,每一个字,都像是被江南的烟雨浸润过一般,糯、软、润、滑,却又在行腔转调之间,带着一股子清冽的筋骨!还有她的念白,是标准的‘中州韵’,每一个字的平仄、音韵,都分毫不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身旁的一位音乐学院的教授也听得连连点头,附和道:“不止是唱腔!李老,您听这伴奏!笛子是主奏,清越悠扬,却又不抢戏;弦乐在底下铺陈,营造氛围;尤其是那鼓板,点打得极为精准,每一次敲击,都正好卡在演员眼神、身段转换的那个节点上!这……这不是普通的戏班子能有的水准!这是真正的大师手笔!”
一曲终了,余音绕梁。
整个听泉轩内,无论是专家还是普通游客,都沉浸在那如梦似幻的意境中,久久无法自拔。片刻之后,雷鸣般的喝彩与掌声,轰然响起。
李敬同教授也用力地鼓着掌,脸上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转过头,用一种近乎于“拷问”的、无比急切的目光看着刘楚。
“刘园长!”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嘶哑,“恕我冒昧!敢问台上这位演员,是哪一位昆曲名家的亲传弟子?如此年轻,便有这般炉火纯青的功力,我竟从未在梨园行里听说过!还有这支乐队,配合得天衣无缝,简直是……简直是国家京剧院的水准!您……您究竟是从何处,请来了这等神仙班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