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曲绕雕梁惊国士,茗香一盏话传承(第3页)

 这个问题一出,所有专家的目光,再次齐刷刷地聚焦在了刘楚的身上。

 是啊,建筑,可以用钱和技术堆出来。

 可这种需要数十年如一日的苦功,需要天赋与传承的“活着的艺术”,又是如何做到的?

 面对这位戏剧界泰斗的“灵魂拷问”,刘楚的脸上,却没有丝毫的慌乱。

 他知道,这个问题,迟早会来。

 他先是对着李敬同教授,歉意地笑了笑。

 “李老,您这个问题,恐怕要让您失望了。”

 “失望?”

 “是的。”刘楚点了点头,坦然地说道,“因为台上这位演员,以及我们听泉轩所有的戏曲人员,他们,并非出身于任何一个知名的戏曲院团,也并非是哪一位梨园名家的弟子。”

 这番话,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那他们是……”

 刘楚的目光,望向那座此刻正被掌声包围的戏台,眼神变得有些悠远。

 “他们,只是一群,真正热爱这门艺术,却又差点被这个时代所遗忘的‘手艺人’罢了。”

 “李老您知道,如今这个时代,愿意静下心来,去听一曲昆腔,品一段京韵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许多小地方的戏曲院团,生存艰难,甚至早已解散。无数有天赋、有功底的年轻演员,为了生计,不得不改行,脱下戏服,放下了他们从小练到大的身段和唱腔。”

 “我们做的,其实很简单。”

 刘楚收回目光,看着李敬同教授,脸上,是与之前解释城墙时,如出一辙的真诚。

 “我们只是,在全国各地,一个一个地,把这些被埋没的‘遗珠’,给找了回来。”

 “我们为他们提供了业内最顶级的薪酬和福利,让他们再无后顾之忧。我们为他们搭建了这座,或许是全世界最好的戏台,让他们能心无旁骛地,去唱他们想唱的戏。”

 “我们不给他们下达任何商业演出的指标,也不要求他们去迎合市场。我们只提了一个要求——”

 刘楚顿了顿,一字一句地,清晰地说道:

 “——那就是,用最纯粹、最正宗、最不打折扣的方式,将这门传承了数百年的艺术,原原本本地,呈现在每一位,愿意为它驻足的知音面前。”

 一番话说完,整个八角亭,再次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李敬同教授呆呆地看着刘楚,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的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般,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许久之后,这位德高望重、见惯了风雨的老者,眼眶,竟有些微微地,泛红了。

 他缓缓地,对着刘楚,站起身。

 然后,深深地,深深地,鞠了一躬。

 “刘园长……我替那些孩子,也替我们这些守着这门手艺的老家伙们……”

 “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