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纹银通宝辨匠心,一叶金光定乾坤(第2页)
刘楚站起身,伸手从匣中,取出了一串东西。
“叮铃当啷……”
一阵清脆悦耳的、独属于金属碰撞的声响,在安静的室内回荡。
那是一串用红绳穿起来的铜钱。
“这是我们园区内最基础的货币单位,‘青瑶通宝’,一百文一串。”
刘楚将那串铜钱,放在了桌案之上。
李敬同教授第一个站起身,他小心翼翼地拿起那串铜钱,放在手心,细细端详。
“这分量……”他掂了掂,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沉甸甸的,压手。不是现在那些轻飘飘的合金纪念币能比的。还有这上面的字……”
他将一枚铜钱凑到眼前,只见上面是用极为工整的隶书,铸着“青瑶通宝”四个字,字迹清晰,笔锋有力,带着一股汉唐的古拙之气。
“这字体,有讲究啊。”一位专攻古文字学的教授也凑了过来,“结体方正,蚕头燕尾,是典型的汉隶风格。但它的笔画之间,又带着一丝唐代‘开元通宝’的遒劲。这是……这是融合了汉唐两代钱币书法的精髓啊!”
刘楚微笑道:“先生好眼力。当初设计这枚铜钱时,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要让游客拿在手里,能第一时间感受到,一种独属于华夏的、厚重的历史感。”
“不止是字体,”材料学专家也拿起一枚,用指甲在边缘轻轻一刮,又放在耳边轻弹了一下,发出一声清越的嗡鸣,“这材质也不是普通的黄铜。里面应该是掺杂了少量的锡和铅,所以它的色泽,才会呈现出这种古朴的青黄色,声音也更为清脆。妙,实在是妙啊。”
刘-楚没有急着介绍下一样,而是留了足够的时间,让这些泰斗们,去自行“发掘”这一枚小小的铜钱里,所蕴含的无数细节与匠心。
“刘园长,”何镜山教授抚摸着那枚铜钱上清晰的轮廓,感叹道,“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光是这一枚小小的铜钱,我便能看出,你们做事的态度了。”
“见笑了。”
刘-楚再次伸手,从匣中,取出了几样更为贵重的东西。
是三锭大小不一的银元宝。
“这是我们的大额货币,纹银。分一两、五两、十两三种规格。”
当这三锭银子被放在桌上的瞬间,所有人的呼吸,都为之一滞。
小主,
它们太“真”了。
那种光泽,并非是现代镀银工艺那种刺眼的、贼亮的白,而是一种内敛的、温润的、如同月光般柔和的亚光色泽。银锭的表面,带着一种手工浇铸时,自然冷却后形成的、细微的波纹。
最让专家们感到震撼的,是银锭底部,那几个清晰的、用篆体刻下的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