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纹银通宝辨匠心,一叶金光定乾坤(第3页)

 “青瑶山庄”。

 “库银”。

 “足色”。

 “这……这简直……”一位专攻古代金银器鉴定的老教授,激动得说话都有些结巴,“这形制,这戳记,这包浆的质感……除了分量不对,几乎与我在博物馆库房里见过的、明代官铸的库银,一模一样!刘园长,恕我冒昧,这……这究竟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这个问题,问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若是真银,那这成本,简直是天文数字。若不是真银,那又是何种神仙工艺,能将其模仿到如此以假乱真的地步?

 “先生们不必猜测。”刘楚坦然地拿起那锭最大的、足有婴儿拳头大小的十两银锭,在手中抛了抛。

 “它们,并非纯银。而是一种以锌为主,混合了少量镍与银的特殊合金。”

 “之所以选择这种合金,”他看着众人,真诚地说道,“并非单纯为了节约成本。而是因为,经过我们上千次的配比实验,只有这种比例的合金,才能在重量、色泽、质感,乃至于金属之间碰撞的声音上,最大程度地,还原古代官银,那种独有的、沉甸甸的‘手感’。”

 “我们希望,当一位游客,将这锭银子握在手里时,他能感受到的,是一种历史的‘分量’。”

 这番话,让在场的所有专家,再次,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为了一个“手感”,进行上千次的配比实验。

 这种已经近乎于“变态”的、对细节的偏执追求,再一次,刷新了他们对青瑶山庄的认知。

 那位经济学教授,更是听得双眼放光。他喃喃自语:“我明白了……我明白了……它不仅仅是代币,它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收藏的、高品质的文创产品!游客兑换它,不仅仅是为了消费,更是为了拥有!这就把‘花钱’这个行为,从一种单纯的支出,变成了一种‘投资’!高!实在是高啊!”

 然而,刘楚带给他们的震撼,还未结束。

 他伸出手,从匣子最深处,那个由红色丝绒包裹的凹槽里,小心翼翼地,拈起了一片薄薄的东西。

 在所有人屏住呼吸的注视下,他将那东西,轻轻地,放在了手心。

 那是一片,用不知名金属打造的、栩栩如生的银杏叶。

 它薄如蝉翼,却又带着金属独有的分量。叶片的形状、边缘的弧度、乃至上面每一根细微的叶脉纹理,都清晰可见,巧夺天工。

 在灯光的映照下,整片叶子,正散发着一种比黄金更内敛,却又比黄铜更高贵的、温暖而璀璨的淡金色光芒。

 “这,便是我们园区的最高货币单位。”

 “我们称之为——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