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目标,呼伦贝尔大草原(四)(第2页)
吕子乔则试图在他那匹白马“雪影”面前展现魅力:“嗨,漂亮的姑娘,你是我见过最优雅的……呃,马!”他试图用手去摸马的脸,结果“雪影”打了个响鼻,喷了他一脸热气,嫌弃地别开了头。驯马师无奈地过来指导他正确的亲近方式。
秦羽墨选了一匹温顺的灰马,在驯马师的指导下,动作轻柔地上马,坐稳后,脸上带着温和而新奇的笑意,慢慢控着马在场内缓行,显得从容许多。
在驯马师的带领下,众人控着马,排成松散的队伍,缓缓走出了围栏,踏入了真正辽阔无边的草原。脚下是松软的草甸,远处是连绵起伏的绿色丘陵,天空湛蓝如洗,白云低垂。微风拂过,带来青草和野花的芬芳。
最初的紧张过后,新奇和自由的感觉开始占据上风。
“哇!这感觉太棒了!”唐悠悠适应了马背的节奏后,又开始兴奋起来,张开双臂(当然没敢松开缰绳),“关关!快看!我们像不像在拍武侠片!”
“悠悠!注意安全!”关谷紧张地提醒,自己却也被眼前的景色震撼,画笔(他居然把小速写本和笔揣兜里带出来了)蠢蠢欲动。
胡一菲控着枣红马,已经可以自如地小跑,感受着风掠过耳边的快感:“驾!过瘾!”
曾小贤依旧僵硬地趴在他的小黄马上,但看着四周壮丽的景色,恐惧似乎也少了一些,努力挤出笑容:“一菲!等等我!慢点!……这风景……是真好啊!”他试图直起腰,结果马儿一个颠簸,他又立刻抱紧了马脖子。
张伟小心翼翼地控着马,跟在队伍后面,看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小声嘀咕:“这么大一片地……要是开发房地产……得值多少钱啊……”他的思维总是如此“务实”。
吕子乔终于放弃了“撩马”,开始尝试享受骑行。他控着“雪影”,试图追上前面一位单身女游客的马,结果技术不佳,路线歪歪扭扭,引来驯马师的提醒。
孟屿和诸葛大力并排骑行在队伍中间。孟屿控着“追风”,保持着和大力平行的速度。大力已经完全放松下来,身体随着“乌云”的步伐自然起伏。她不再需要刻意保持平衡,而是开始更细致地观察周围的环境。
“孟屿,你看那边的草场,”她指着右前方一片草色略显稀疏的区域,“草高明显低于平均水平,且有裸露的地表。结合地形和风向,初步判断可能存在轻度风蚀或过牧现象。需要稍后靠近观察土壤情况。”
她的目光锐利,即使在放松骑行,科研本能依然在线。
“好,待会儿跟领队说,我们在那边停留一下。”孟屿应道。他看着身边女孩专注而明亮的侧脸,长发被草原的风轻轻吹起,阳光在她身上镀上一层金边,与身下的骏马、无垠的绿野构成一幅动人的画面。他拿出手机(小心地单手操作),偷偷拍下了这一刻。
“你在做什么?”大力敏锐地察觉到他的动作。
“记录样本点2:研究员与草原的初步融合状态。”孟屿笑着收起手机,“画面数据表明,融合度极高,适配性完美。”
大力脸上飞起淡淡的红霞,转过头去,假装专注地看向远方起伏的草浪,嘴角却忍不住微微上扬。
马蹄踏过青草,发出有节奏的沙沙声,微风带着青草的气息拂过脸颊,阳光温暖而不灼热。在这片辽阔的绿色画卷中,他们骑着马,感受着最原始的、与大地相连的自由。草原的第二天,就在这清脆的马蹄声和满目的绿意中,悠然展开。
远处,莫日格勒河如同一条闪亮的银带,在阳光下静静流淌,等待着他们的到来。
马蹄踏过青草,留下浅浅的印痕,又被风吹散。两个多小时的骑行,让众人与这片辽阔的绿色建立了初步的连接。
当领队的驯马师示意大家下马休息时,腿脚都有些发软,但脸上都带着运动后的红晕和满足。
“呼……终于下来了!”曾小贤几乎是滚下马背的,扶着腰,龇牙咧嘴,“我的老腰……感觉被颠成了八瓣儿!”
张伟也小心翼翼地爬下来,活动着发麻的双腿,还不忘感慨:“200块……值!绝对值!这体验,够我吹好几年了!”
唐悠悠意犹未尽,拉着关谷在拴马桩旁继续拍照:“关关!快拍我和‘赤兔马’的深情告别!”(其实那只是一匹普通的枣红马)
吕子乔则凑到那位英姿飒爽的女驯马师身边,试图索要联系方式:“姑娘,你这骑术真是……行云流水!留个微信呗?以后来上海,我带你体验都市风情!”
结果女驯马师只是爽朗一笑,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说:“骑马,开心就好!”便转身去照顾马匹了,留下吕子乔在原地凌乱。
胡一菲倒是神清气爽,拍了拍身上的草屑:“痛快!就是时间短了点!”
秦羽墨微笑着整理着被风吹乱的头发,显然也很享受。
孟屿扶着诸葛大力下马。大力落地时,腿微微软了一下,被孟屿稳稳扶住。
“腿部肌肉群轻微乳酸堆积,属于正常运动反应。”
她立刻给出诊断,“休息片刻即可恢复。”她看向那匹叫“乌云”的棕色母马,眼神温和,还轻轻拍了拍它的脖子表示感谢。
孟屿也拍了拍他的“追风”,看着大力微红的脸颊和亮晶晶的眼睛:“感觉怎么样?”
“很好。”大力点头,语气带着一丝兴奋,“这是一种高效且低扰动的草原行进方式。马匹的步态、耐力以及与骑手的配合度,都值得记录。另外,在行进过程中观察到的几处疑似风蚀点……”她立刻就想调出平板记录。
孟屿笑着按住她的手:“样本点3:研究员对马背考察体验高度认可。数据稍后记录,先补充能量。午餐时间到了。”
几辆商务车将他们接到了莫日格勒河畔一片风景绝佳的草坡上。这里早已被酒店安排妥当:几顶洁白的遮阳大伞下铺着厚实的毡毯和舒适的坐垫,旁边支着简易的料理台。
清澈的莫日格勒河在不远处静静流淌,河水在阳光下闪烁着碎钻般的光芒,蜿蜒曲折,如同一条蓝色的哈达铺在绿色的绒毯上。河对岸是起伏的草坡,成群的牛羊像珍珠般散落其上。
午餐是简单的野餐形式,但食材新鲜地道:现烤的羊肉串滋滋冒油,香气四溢;大盆的凉拌时蔬(草原上的黄瓜、西红柿、紫甘蓝等);香喷喷的手抓饭(羊肉丁、胡萝卜、洋葱炒制后与米饭焖熟);还有管够的咸奶茶和新鲜瓜果。
“哇!这地方绝了!”唐悠悠立刻进入拍照模式,“河景午餐!太有感觉了!关关,快帮我拍个‘草原河畔的午餐名媛’!”
“这羊肉串!比昨晚烤全羊更嫩!”曾小贤顾不上形象,抓起一串就啃,烫得直吸气。
张伟则精打细算地往自己盘子里堆食物:“野餐好啊!省了餐厅钱!这羊肉串成本价肯定比店里低……得多吃几串!”
胡一菲豪爽地抓了一把羊肉串分给大家:“都别客气!吃饱了下午才有力气活动!”
吕子乔端着奶茶,对着河景摆出忧郁诗人的造型,可惜无人欣赏。
秦羽墨安静地坐着,小口吃着食物,欣赏着河畔美景。
孟屿帮诸葛大力拿了食物,两人坐在靠近河岸的毡毯上。
大力没有立刻开动,而是拿出平板,对着蜿蜒的河流和远处的草场拍摄了几张全景照片,又拿出一个小巧的便携式分贝计测量环境噪音,还记录了一下风速和温度。
“莫日格勒河曲流发育典型,河岸植被以湿生草本为主,对水土保持作用显着。环境噪音低于45分贝,非常宁静。风速……”她快速地记录着。
孟屿把一串烤得恰到好处的羊肉串递到她嘴边:“样本点4:研究员在风景最优采样点进行数据采集。但首要任务是补充能量,保证下午的‘科研续航’。”
大力被他逗笑,张嘴咬了一口羊肉,眼睛一亮:“嗯!火候精准,外焦里嫩,炭烤风味浓郁!评分9.0分。”她一边吃,一边继续观察。
“孟屿,你看河对岸那群羊,行进路线很有规律,似乎在沿着一条固定的牧道?这可能是牧民长期放牧形成的路径依赖……”
孟屿顺着她的目光看去,果然看到一群羊正排着不算整齐的队伍,沿着河岸一侧的缓坡移动。“嗯,观察细致。这可能涉及到牧民的放牧策略和对地形的利用。”他补充道。
午餐在轻松惬意的氛围中进行。饭后,大家或躺或坐在毡毯上休息,享受着河畔微风和温暖的阳光,听着河水潺潺和牛羊偶尔的叫声,仿佛时间都慢了下来。
稍作休整后,车子将他们带到了附近一个真正的牧民家庭定居点(非旅游点,是酒店安排的深度体验)。
几座传统的蒙古包和几间砖瓦房组成的小院,拴马桩上拴着几匹马,羊圈里传来咩咩的叫声,一条憨厚的大黄狗懒洋洋地趴在门口晒太阳。
一位穿着普通蒙古袍、面色红润、笑容淳朴的中年大叔(巴特尔)和他的妻子(其其格)热情地迎了出来。大叔汉语不太好,但笑容非常有感染力。大婶则利落地招呼大家进到一座宽敞干净的蒙古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