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长相守,共白头(6)
孟屿和大力踩着咯吱作响的积雪,去了镇外那处半冻的溪流,看冰层下暗涌的活水,在阳光下折射出碎钻般的光点,大力用Lx5拍下了冰面裂纹的抽象图案,说这是“低温流体力学的艺术显影”。
他们跟着老王去林场边缘,看他用特制的工具,从高大的红松树干上小心翼翼地刮下金黄色的、带着浓郁松脂香气的松明脂块,老王说这是山里人点灯引火的好东西,也是做香料的原料。
大力好奇地捻了一小块,指尖立刻染上浓烈的松香,凑到鼻尖嗅了嗅,被那直冲脑门的清冽气息激得皱了皱小鼻子:“芳香烃浓度…超标预警!”惹得老王哈哈大笑。
他们还去了镇上唯一的小邮局,给远在上海的关谷神奇和唐悠悠还有首都的曾小贤跟胡一菲,寄了张印着长白山天池风光的明信片。
大力握着蘸水钢笔,一笔一划写得认真,最后在落款处画了个小小的、戴着毛线帽的简笔画小人。
孟屿在一旁看着,等她写完,才接过笔,在小人旁边添了个更高一点的、手插口袋的身影。
日子过得简单又充实,像窗台上被阳光晒得暖融融的积雪,缓慢融化,留下晶莹的水痕。
这天下午,阳光难得穿透了连日的阴云,慷慨地洒进“山里”民宿温暖的大厅。
孟屿和大力盘腿坐在壁炉前厚厚的地毯上,那只装着《皇明经世文编》的行李箱摊开在旁,周围散落着叠好的厚衣物、暖宝宝贴、防水手套和叠得整整齐齐的雪套。
“进山的包得精简,”
孟屿拿起一件抓绒内胆,熟练地卷成紧实的小卷,塞进一个专业登山包的主仓,“保暖层、防风层、防水层,一层都不能少。食物和水按五天冗余量准备。”
他拿起一个真空压缩袋,里面是林姐特意给他们准备的、切成小块的硬面馕饼和风干牛肉条。
大力正跪坐着,认真地把一包包的暖宝宝贴按发热时长分类,用防水密封袋装好。
她拿起一包标注着“12小时持续发热”的,举到孟屿面前,小脸严肃:“这个…核心保暖区重点投放点,建议配置数量:前心后背各一,足底各一,冗余量…百分之五十。”
“遵命,诸葛后勤部长。”孟屿笑着接过,小心地放进背包侧面的弹力网兜里,“那部长大人自己的暖宝宝配额呢?”
“我…我抗寒系数比你高零点五。”
大力嘴硬,低头继续整理,耳朵尖却悄悄红了。
她拿起自己那顶浅粉色的毛线帽,想了想,又从旁边拿起孟屿那顶深灰色的,一起塞进背包顶部的隔层里,小声嘀咕,“备用…以防风雪吹跑帽子。”
孟屿看在眼里,嘴角的笑意更深。
他拿起大力那件最厚实的鹅绒登山服,仔细检查着拉链和袖口魔术贴,动作细致得像在检查精密仪器。
“Lx5的备用电池带足了吗?低温耗电快。”孟屿拿起相机包,拉开检查。
“嗯,三块满电,还有暖宝宝包着保温。”大力拍拍自己羽绒服胸前的口袋,那里鼓鼓囊囊的。
“数据线、充电宝?”
“在防水袋里,和你的手机线放一起了。”
“保温杯灌满热水?”
“王叔刚灌的,加了姜片和红糖。”
大力指了指墙角那个墨绿色的、壶口还微微冒着热气的保温壶。
“还有……”孟屿的目光落在行李箱最底层,那个用靛蓝粗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精魂”上。
他小心地把它拿出来,在手里掂量了一下这沉甸甸的分量,然后看向大力,“这个……放你背包里?”
大力立刻摇头,眼神清澈而坚定:“不行。你背登山包重心更稳。它……需要最稳定的座舱。”
她说着,拿起孟屿那个专业登山包,拍了拍主仓下方最贴近背部、最不容易晃动的位置,“放这里,用厚衣服填塞固定。我负责…实时监测‘座舱’稳定性参数。”
孟屿看着她认真的小模样,心头一暖。他依言将那个靛蓝包裹小心翼翼地放进她指定的位置,用卷好的厚抓绒衣和羽绒服严丝合缝地包裹填塞好,确保稳固。
最后,拉上主仓拉链前,他又伸手进去,隔着厚厚的衣物,轻轻拍了拍那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地方,像是在安抚一个沉睡的灵魂。
做完这一切,他才拉好拉链,扣上所有搭扣。背包瞬间变得鼓鼓囊囊,分量十足。
“好了,”
孟屿吐了口气,看着眼前收拾得井井有条的行装,又看看坐在暖光地毯上、脸蛋被炉火映得红扑扑的大力,伸手揉了揉她的发顶,“万事俱备,只欠……”
“进山!”大力接口,眼睛亮晶晶的,像盛满了窗外的雪光,带着对那片神秘雪域纯粹的向往。
她拿起放在一旁的、那张边缘已经有些磨损的泛黄纸片地图,指尖轻轻拂过上面那朵抽象的朱砂色云纹印记。
窗外,长白山巨大的身影在清澈的阳光下,勾勒出冷峻而圣洁的银白轮廓。山巅之上,天空湛蓝如洗,仿佛在无声地召唤。
清晨五点刚过,二道白河镇还沉在浓得化不开的墨蓝色里,只有零星几点灯火在厚厚的积雪下透出朦胧的光晕。“山里”民宿的小院却已有了动静。
孟屿背着那个鼓鼓囊囊的专业登山包,小心地推开厚重的木门。
一股比前几日更加凛冽、带着松针和深雪寒气的风猛地灌了进来,瞬间驱散了门厅里最后一点暖意。他下意识地侧身,替身后的大力挡住风头。
大力裹得像个圆滚滚的小熊,厚厚的羽绒服帽子扣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一双清亮得惊人的眼睛,鼻尖在寒气里微微泛红。
她手里紧紧攥着那张边缘已经磨得发毛的泛黄纸片地图。
“都齐了?”孟屿低声问,声音在寂静的清晨格外清晰。
“嗯!”大力用力点头,从鼓囊囊的羽绒服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巧的户外温度计,借着门廊昏黄的灯光看了一眼,“实时温度:零下二十七点三度。体感风寒指数…极危。”
她嘴上说着危险,眼神里却只有跃跃欲试的兴奋光芒。
老王和林姐也起来了,老王手里拎着一个鼓囊囊的、印着“山里”logo的帆布袋。
“给,拿着路上垫垫。”
老王把袋子塞给孟屿,“刚蒸的粘豆包,还热乎着,揣怀里别凉了。还有几块老王秘制酱牛肉,顶饿!哦对了,还有这个,”
他又变戏法似的从围裙兜里掏出一个小纸包,“新鲜的山楂卷,大力怕坐车晕,含着管用。”
“谢谢王叔!”大力接过那包还带着老王手心温度的山楂卷,小心地放进贴身的口袋里。
林姐则把两个灌得满满的保温壶塞进大力背着的轻便小背包侧袋:“热水里加了老姜片和红糖,驱寒!路上省着点喝,进了山想找口热的可不容易。”
她又仔细帮大力把羽绒服的帽子绳系紧了些,毛茸茸的领子簇拥着小脸,“丫头,跟紧孟屿,别乱跑,雪窝子看着平,底下指不定多深呢!”
“知道了林姐。”大力乖乖应着,声音闷在围巾里。
“放心林姐,有我呢。”
孟屿拍了拍胸前厚实的背包带,那里紧贴着他背部的,是那个被衣物严密包裹的靛蓝粗布包裹。
他朝老王和林姐点点头,“走了!回来给你们带山顶的雪!”
推开院门,大刘那辆改装过的、底盘高得像怪兽的绿色212吉普已经发动着,引擎盖上方蒸腾着大团大团的白气,在昏暗的天色下格外醒目。
“快上车!这鬼天气,冻掉下巴!”大刘摇下车窗,戴着厚实的皮手套冲他们招手,声音洪亮,驱散了几分寒意。
车子碾过厚厚的积雪,发出沉闷的“嘎吱”声,驶离了温暖的小镇灯火,一头扎进黎明前最深邃的黑暗里。
公路很快被甩在身后,取而代之的是颠簸不平的林区防火道。
积雪更深,被车轮反复碾压冻结,路面像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冰甲。
吉普车像一艘在白色波涛中挣扎的小船,剧烈地摇晃着。
窗外是浓稠的黑暗,只有车灯的光柱刺破雪幕,勉强照亮前方一小片被雪覆盖的、扭曲虬结的原始林木,如同沉默的黑色巨人。
风在车窗外呼啸,卷起雪沫子狠狠抽打着车窗玻璃。
大力被颠得东倒西歪,小手紧紧抓着车顶的扶手,指节都有些发白。
她抿着唇,脸色微微发白,显然这剧烈的摇晃让她不太舒服。
孟屿从老王给的小纸包里摸出一片山楂卷,剥开糯米纸,递到她嘴边:“含着,压一压。”
大力就着他的手,小口咬住那片深红色的、裹着糖霜的山楂卷。
酸甜浓郁的滋味在舌尖化开,带着山林果实的清新,果然压下了胃里的翻腾。她感激地看了孟屿一眼,含糊地“嗯”了一声。
车子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爬行了近两个小时。
天色终于从墨蓝转成灰白,雪势也小了些,能勉强看清道路两旁覆盖着厚厚“雪被”的连绵山峦轮廓。
“前面就到啦!”
大刘的声音带着如释重负,“车只能开到这儿了!剩下的路,得靠你们自个儿的‘11路’了!”
吉普车在一片相对开阔的、被厚雪覆盖的林间空地上停了下来。
这里似乎是某个进山小径的起点,旁边立着一块被冰雪半埋的、字迹模糊的木牌。
孟屿率先跳下车,冰冷的空气瞬间包裹全身,激得他一个激灵。他迅速绕到副驾,拉开车门,朝里面伸出手:“来,慢点。”
大力扶着孟屿的手,踩着厚厚的积雪下了车。
双脚一落地,积雪立刻没过了小腿肚,刺骨的寒意穿透雪套和厚实的登山靴,让她轻轻吸了口冷气。
“好…深。”她低头看着深陷的雪窝。
“活动活动脚,适应一下。”孟屿帮她紧了紧背包带,又蹲下身,仔细检查了一下她雪套的绑带是否牢固。
大刘也从后备箱把他们的登山包和装着食物的帆布包拎了下来:“东西都在这儿了!顺着这条道往上,”
他指了指空地边缘一条几乎被雪掩埋、只能勉强看出点痕迹的小径,“一直走,大概得走五六个小时才能到那片背风坡。天黑前必须找到能扎营的地方!这山里天一黑,温度掉得邪乎!”
“知道了,谢了刘哥!”
孟屿接过沉重的登山包,稳稳地背在肩上,调整好背带和腰封,那沉甸甸的分量压在身上,却带来一种奇异的踏实感。
“万事小心!有事儿…呃,这山里手机信号时有时无,听天由命吧!”
大刘搓着手,跺着脚,“那我就撤了!五天后,还在这儿等你们!”
吉普车轰鸣着掉头,碾着积雪慢慢远去,很快消失在来时的林道拐弯处,只留下两道深深的车辙印。
世界瞬间安静下来。
是那种浸入骨髓的、被无边雪原和古老森林包裹的、绝对的寂静。
只有风掠过树梢时,积雪从高高的松枝上簌簌落下的细微声响,以及他们自己略显粗重的呼吸,在冰冷的空气中凝结成白雾。
孟屿和大力站在空地上,环顾四周。
茫茫雪原,层峦叠嶂,巨大的雪松如同披着白袍的沉默卫兵,一直延伸到灰白色的天际线。
长白山主峰白头峰巨大的阴影在铅灰色的晨光中若隐若现,带着亘古的威严,俯瞰着闯入它怀抱的渺小生灵。
一种难以言喻的、混合着敬畏、渺小感和隐隐兴奋的情绪,在寂静中弥漫开来。
孟屿深吸了一口冰冽纯净、带着松脂清香的空气,侧头看向身边的大力。
她正微微仰着头,望着远处云雾缭绕的山巅轮廓,清澈的眼眸里映着雪光,带着一种纯粹的向往和探索的专注。
寒风将她帽檐下的几缕碎发吹拂到脸颊上,她也浑然不觉。
“准备好了吗?”孟屿的声音不高,在这寂静里却格外清晰。
大力收回目光,看向他,用力地点了点头,眼睛里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嗯!目标:朱砂标记点!出发!”
她学着孟屿的样子,紧了紧自己小背包的肩带,迈开脚步,率先踩进了那条被深雪覆盖、通往大山深处的小径。
靴子陷进雪里,发出“嘎吱”一声脆响,打破了林间的寂静,宣告着他们向长白山腹地的正式进发。
孟屿紧随其后,踩着她留下的脚印,目光扫过前方女孩在深雪中跋涉的、略显单薄却异常坚定的背影,又下意识地抬手,隔着厚厚的登山包布料,轻轻按了按紧贴背部的那个靛蓝包裹。
冰凉的空气中,他缓缓呼出一口长长的白气,迈步,稳稳地踏入了那片无垠的、等待着他们的洁白与寂静。
脚下的积雪越来越深,每一步都伴随着沉闷的“嘎吱”声,积雪没过了小腿肚,每一步都需要把腿从深深的雪窝里拔出来,再重重地踩下去。
冰冷的空气吸入肺腑,带着松针和深雪的清冽,每一次呼吸都在眼前凝成浓重的白雾。
大力走在前面,小脸埋在厚厚的围巾和帽子下,只露出一双专注看着脚下、偶尔抬头辨认方向的眼睛。
她的脚步带着一种初生牛犊般的韧劲,虽然吃力,却一步不停。
孟屿紧跟在她身后,踩着她开辟出的雪窝,目光时不时扫过周围的地形和手中那张泛黄的纸片地图,又落回到她微微弓起的、努力前行的背影上。
“累吗?要不要歇会儿?”孟屿提高声音,盖过风掠过树梢的呜咽。
大力闻声停下脚步,转过身,扶着旁边一棵挂满雪凇的松树喘了口气,呼出的白气瞬间模糊了她的眉眼:“肌肉做功效率…在合理区间。但雪阻力系数…比预估值高。”
她说着,从背包侧袋掏出保温杯,拧开盖子喝了一小口温热的姜糖水,脸颊被热气蒸得红扑扑的。
孟屿也解下自己的保温杯,喝了几口。冰凉的金属杯身贴着掌心,里面的温热液体顺着喉咙滑下,带来短暂的慰藉。
他抬头看向前方,灰白色的天空下,覆盖着厚厚积雪的山坡连绵起伏,望不到尽头。
“方向没错,”
孟屿抖了抖手里的地图,指向前方一处相对平缓、背风的巨大山坳,“按老王说的,翻过前面那个大坡,应该就能看到零星的同道中人了。”
果然,当他们手脚并用地爬上那道漫长而陡峭、被深雪覆盖的山坡顶端时,眼前的景象豁然开朗。
这里似乎是一处相对开阔的垭口,地势平缓了许多。
更重要的是,雪地上出现了明显的、不止一条的脚印!脚印凌乱地交错着,深深浅浅地指向不同的方向,但大致都朝着更高处的山脊延伸。
虽然依旧冷寂,但那些新鲜的、属于人类的足迹,瞬间打破了之前仿佛被整个世界遗忘的孤寂感。
“看!”大力指着雪地上几串新鲜的、带着登山杖戳出小洞的脚印,声音里带着一丝小小的雀跃,“有脚印!不止一组!”
孟屿也松了口气,看着那些足迹,脸上露出一丝笑意:“嗯,看来南坡这条线,还是有人走的。方向也对,顺着这些脚印,应该能省点探路的力气。”
两人精神一振,顺着脚印相对密集的方向继续前行。积雪依旧深厚,但有了前人踩踏出的、相对坚实的雪窝,走起来确实省力不少。
又走了约莫一个小时,转过一片被巨大风化石遮挡的弯道,前方低矮的雪坡上,果然出现了几个移动的身影!
那是两拨人。
离得近些的是一对年轻情侣,穿着颜色鲜艳的专业冲锋衣,戴着毛茸茸的护耳帽。
女孩正靠在一块大石头上喘气,男孩蹲在旁边,笨拙地帮她拍着后背的雪沫,动作里透着关切和生涩。
稍远些的地方,是三个结伴而行的中年男人,都背着鼓鼓囊囊的大登山包,装备齐全。其中一个正举着一个长焦镜头相机,对着远处云雾缭绕的山脊线“咔嚓咔嚓”按着快门。
另外两人则叉着腰站着,指着远处的山势似乎在讨论着什么,呼出的白气在冷风中拉得老长。
看到孟屿和大力从坡下走上来,那拍照的中年男人放下相机,朝他们友好地挥了挥手:“哟!哥们儿!才上来啊?这雪够厚的!”
声音洪亮,带着东北口音特有的爽朗。
孟屿也抬手示意了一下:“是啊!
“我们仨准备往天池方向再探探,看今天这天气,雾气太大,估计悬,走到哪儿算哪儿吧!”
另一个中年男人接口道,他指了指那对年轻情侣,“那对小年轻好像是第一次来,准备去前面那个观景台看看就返程了。”
那对情侣也注意到了他们,女孩有些腼腆地朝他们笑了笑,男孩则大声问:“大哥!前面那个‘望雪坡’观景台还有多远啊?我女朋友有点走不动了!”
孟屿看了看前方蜿蜒向上的小径和被雪覆盖的山坡,又低头看了眼手表,估算了一下:“快了!照你们这速度,再坚持半小时肯定到!那地方视野不错,歇歇脚正好!”
“谢谢啊大哥!”男孩感激地道谢,赶紧去鼓励身边的女友。
“不客气!”孟屿笑了笑。
那拍照的中年男人似乎对孟屿背上那个异常硕大、一看就很沉的登山包产生了兴趣,走过来几步,好奇地问:“哥们儿,你这包分量不轻啊!带这么多装备,是准备在山里过夜?”
孟屿拍了拍背包,含糊地应道:“嗯,准备找个背风的地方扎营,碰碰运气看明天能不能拍到日出金山。”
“嚯!有追求!”
中年男人竖起大拇指,“不过可得小心点,这山里晚上降温厉害,风也邪乎!我们是不敢过夜的,看完景就撤了。”
“多谢提醒,会注意的。”孟屿点点头。
大力站在孟屿身边,安静地听着他们交谈。
她的目光掠过那对相互扶持的小情侣,又看向那三个装备精良、经验丰富的中年人,最后落在自己脚下那双沾满雪沫的登山靴上。
一种奇异的、置身于庞大世界却又并非完全孤独的感觉,悄然弥漫在心间。
短暂的寒暄过后,两拨人便各自分开,继续自己的路程。那对小情侣互相搀扶着,慢慢往观景台方向挪动。
三个中年男人则步伐稳健地朝着更高的山脊线进发,很快,他们的身影就在一片稀疏的落叶松林后变得模糊不清。
雪地上又只剩下孟屿和大力两人,以及两串新的、并排前行的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