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千秋伟业(第2页)

 在大火与洪水的交替毁灭之下,晋阳这座千年古城就此被夷为平地。更为悲惨的是,在下令纵火的时候,由于城内有太多的百姓来不及迅速撤离从而被大火给活活烧死,李焘在《续资治通鉴长编》里对此的记载是:焚死者甚众!

 悲哉!晋阳!

 这里必须要为赵光义的智商和脑筋回路着一下急。你毁了太原到底是怎么想的?太原现在是你的地盘了,有了它就可以作为防御辽国的军事壁垒,而且进可攻退可守。如果说你是害怕太原城的王霸之气,那么你当初反对你哥哥迁都洛阳的时候是怎么说的?国家存亡之关键——在德不在险,你不是说只要修德就可以不用担心国家和皇位的稳固吗性?那现在你毁灭太原城难道不是在狠狠地扇自己耳光吗?

 扫平了北汉,毁灭了晋阳城,将并州的首府迁往榆次,再又毁灭隆州城,做完了这些事以后,宋朝的大兵们纷纷眼巴巴地抬头望着自己的皇帝陛下等待着发奖金拿奖状戴红花,然而他们的陛下随即下达的命令却让他们瞬间黯然失色:将士们,现在朕要你们挟灭国之威远征幽燕、驱逐胡虏,复我汉唐之故土!

 此言一出,宋军全军震动,不止是士兵,就连军中的各位高级将领和随行的诸位王公大臣也都是一片震骇。这实在是太出乎他们的意料了,刚刚用了将近半年的时间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搞定了北汉,可眼下却突然要劳师远征去攻打远比北汉难搞千倍万倍的辽国,他们是怎么也想不通赵光义的思维回路怎么就如此的异于常人。这就好像一群刚刚跑完了二十公里体能训练的士兵突然间又被要求马上打起精神来一场五十公里的长跑,这种事换了谁估计都会骂娘吧?就算不敢在嘴上骂,可心里想必早就万马奔腾了吧?

 赵光义此举明显是有违军事常识,几十万的大军耗时半年拼尽全力才灭亡了一个国家,还不等这帮人喘口气他又要让这些人翻越太行山跋涉千里前去攻打一个实力并不在他们之下的辽国,如此愚不可及的战略或许也只有从没在战场上亲历过刀光剑影的军事发烧友才能想得出来。

 毛主席曾经在读阅《宋史》时对赵光义有一个评价:此人不知兵。此言,一针见血也。

 在赵光义的眼里,他只看到了宋军在太原城的勇猛,只看到了辽国人被郭进打得魂飞魄散,只看到了灭亡北汉后宋军的群情激奋,但隐藏在这背后的那些东西他什么也看不到。这就如一辆超级跑车一路风驰电掣勇夺比赛的冠军,赵光义只看到了这表面上的荣光和意气风发,但这辆跑车轮胎的变形、油量的耗尽以及发动机的磨损他都看不见,甚至于他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些事实的存在,而这正是他与那位半生征战沙场且无往而不胜的宋朝太祖皇帝之间最大的差距和不同。回过头再来看看十年前赵匡胤在太原城下的主动撤兵,再拿赵光义此时的所为相对比,二人在军事领域的眼光和见识高下立判。毛主席的那句所谓不知兵,此即是也!

 当然,赵光义在决定亲征北汉之时或许也是考虑过这些问题的,因此他才会在最初的时候将他的十万大军驻扎在镇州,可他失算的地方在于他低估了北汉人在太原城的战斗力,所以他后来才率军亲赴太原。在灭亡了北汉之后或许他也有想过暂缓收复燕云十六州,但他现在手握一支数十万的灭国之师实在是不甘心就此放过近在眼前的这一重塑九州的天赐良机。覆灭北汉,紧接着顺道直扑幽州进而彻底地完成华夏一统,如果这事真的办成了,他也将就此在历史上名垂万世——对于一个本就有着很强赌徒性格的人而言,这诱惑实在是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