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范公入仕(第2页)
转过年来进入公元1015年,这年的三月,赵恒在崇政殿为这年的科考举子举行了最后的殿试。轮到最后选状元的时候,候选人被圈定在了来自于山东胶水(今山东平度市)的蔡齐和来自于江西新喻的萧贯之间。赵恒自己心仪的状元是蔡齐,原因就在于这两人虽然才华不相上下但蔡齐举止端庄且仪状秀伟,说白了就是此人比萧贯长得帅且言行得体。
寇准作为枢密使也参与了这次殿试的评审,这一次他和赵恒难得眼光一致了一回,在赵恒表态之前,寇准首先说了自己的意见。还记得当年神童进士科考试时的场景吗?当时河北大名府的神童姜盖和江西抚州的神童晏殊同场竞考,寇准以晏殊是江南人为由主张把姜盖的排名列在晏殊的前面,这一回又是一个江南人要来跟北方的学子抢状元,而寇准还是之前的态度。
“陛下,这个萧贯是南方人,既然他和蔡齐都差不多,那这状元还是给蔡齐吧!”
寇准再一次地开了一回地域炮,如果换做是当年赵恒正好特别讨厌寇准的时候,那这蔡齐的状元头衔估计就此旁落了,好在这回赵恒本就看好了蔡齐,他也就此把状元给了蔡齐。
赵恒随后还对寇准大喜道:“朝廷得人矣!”
寇准这回也是欢喜得不得了,他觉得自己这一次算是为北方人立下了一功。考试结束之后,他走出大殿对身边的同僚说道:“今天又为中原争得了一个状元郎!”
也不知道是否是因为出于对王钦若的厌恶,寇准对整个南方的士子都是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在他眼里南方人都像王钦若一样轻佻浮夸,而且这些人都不可以委以重用。然而,讽刺的是,在这一次的科考所选出的将近两百名进士里,日后对国家贡献最大以及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人正是一个来自于苏州的南方人。
此人姓朱名说( yuè ),其父早年为吴越国的一个小官,吴越纳土归降后被调往徐州担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在朱说两岁这年他的父亲突然亡故,但这还不是最悲惨的,因为母亲谢氏是父亲的小老婆且这孩子是在外地所生,因此当这对母子前去宗族认祖归宗时被无情地扫地出门。谢氏迫于生计只好带着这个孩子改嫁正在当地为官的一个祖籍山东淄州名叫朱文翰的官员,但朱文瀚的家里也有正妻和长子,谢氏在朱家同样只能做一个小妾且还是一个改嫁过来的小妾,这母子二人在朱家的身份和地位也就可想而知。
常言道,女人本弱,为母则刚。朱家长房太太和朱家的公子们对谢氏母子是百般冷眼,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谢氏忍受着种种屈辱一直细心地保护着自己的孩子,她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努力地不让这孩子的童年活在仇恨和痛苦之中。为了远离是非,也是为了让这孩子有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她特意将朱说寄宿在了一座名叫醴泉寺的佛寺之中。从此,僧人们每日打坐念经,小朱说则在寺院里日复一日地习读诗书。
在这样的悠游闲适的日子里,朱说一天天地长大成人,但他此时根本无心于追逐功名利禄。在他的认知里,他们朱家不缺钱,而他也早已喜欢上了这种在群山之中整日与钟乐和诗书为伴的日子。直到有一天,他无意中得知了自己的真实身世和母亲那些年的艰辛境遇,于是他才立志于考取功名以报答母亲的生养之恩以及养父的养育之恩,他毅然拜别了自己的母亲并不顾养父的挽留远赴南京应天府书院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