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交子问世(第2页)

 简单来说就是,大商人们出资开设一个专门为商人保管钱币的机构,名曰“交子铺”,商人把钱放进去由交子铺代为保管,然后商人会得到一张类似现在存折之类的票据,凭这个东西可以到别的地方进行商品买卖,而交子铺则会收取一定数额的钱币管理费。

 请注意,这与现代的银行可是有区别的,这里面可没有什么存款利息可言,交子铺也不面向社会提供放贷业务,其存在的本意就是为了让商贾们不用带着成百上千斤重的钱币去异地进行商品和货物买卖。交子最初只是一个买卖货物的中转凭证,但后来它开始慢慢地取代了钱币的功能,也就是说它可以用来直接交换货物。它变成了货币,而非只是简单的一张凭证。

 还记得我们之前提到过的那位曾经在成都担任知府的宋朝名臣张咏吗?他被后人称为纸币之父,但交子的诞生和发行与他并无什么关系。他之所以有这个头衔是因为他让交子摆脱了纯粹的民办色彩转而开始披上了一层由政府承认和主导的半官方色彩的外衣,这里面的起因就是交子的发行在后来出了问题。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福祸旦夕,这做生意也同样如此。交子的发行方本就是实力各异的商人,而商人做实业自然是盈亏难测,再加上某些交子铺的掌柜或老板见钱眼开直接就卷钱跑路,这就让交子的信誉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其流通和交易也变得混乱不堪,商户们经常为此而到官府相互发起诉讼。

 张咏在对现状进行了一番调研之后决定彻底整顿和规范交子的发行和流通,他将一些不符合资质和实力的商户剔除了交子的发行方队伍,然后精中选精最后由十六户大商人出资组建了新的交子发行机构,并且这个机构直接受政府的监管。

 单单凭借这些也还是不足以让张咏获得一个纸币之父的美誉,他能获得这个头衔最关键的地方就在于他监造了新版的交子。这种交子由楮树皮纸制成,上面绘有各种图案,还印有该款交子发行商户所专属的图章以及存取款的密码和存款人的印章。凡此种种只为一个目的,杜绝假币出现。如此,张咏张大人就被一群精于恭维的商户们戴上了一顶高帽子——交子之父。

 多年之后,老问题再次出现,当初的十六户大商人里面有人因为自家的生意经营不善而相继无力再发行交子,因为做这种事需要有大量储备金作为后盾,可他们要么资金链断裂了,要么就是直接就破产了。这必然导致商户之间的诉讼纠纷再次发生,而这种矛盾和纠纷在赵恒统治的大中祥符末年变得愈演愈烈。

 面对这种混乱的局面,益州路转运使薛田便向朝廷上疏建议改由政府来发行交子。然而,晚年的赵恒同志对这些事根本毫无兴致,他在忙着敬畏鬼神,忙着祈求上天能够让他再多活几年,他对薛田的奏表根本就不予回复,此事也就一直没有个着落。

 这个时期负责镇守蜀地的益州知州名叫寇瑊,他可不具备当年张咏的为政能力,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掉这些麻烦事,寇瑊直接上疏朝廷请求干脆取缔交子,如此他的耳朵根子也就可以清净了。不过,赵恒对此的反应仍然是——不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