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无情的大清洗(第2页)

 基洛夫的遇刺,成为了这场风暴的导火索。苏俄头号人物约瑟夫,以此事件为由,迅速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大清洗运动。这场运动,宛如一场可怕的噩梦,笼罩了整个苏俄,持续了整整四年之久,成为了俄罗斯历史上一道难以磨灭的伤痛印记。

 在这漫长的四年之中,苏俄的天空仿佛永远被阴霾所笼罩。约瑟夫疑神疑鬼,陷入了一种近乎病态的恐惧之中,他总是毫无缘由地怀疑身边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同事,还是亲密战友,甚至连保卫国家的军队,都被他视作潜在的背叛者。

 彼时的国际形势异常复杂,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已然形成,苏俄正面临着腹背受敌的严峻风险。英法等国为了自身利益,推行绥靖政策,对法西斯势力的扩张一味妥协退让。而德国的希特勒上台后,更是在许多国家暗中培植“第五纵队”,企图从内部瓦解敌对国家。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约瑟夫内心充满了担忧与不安,他担心苏俄国内从派别内部到派别外部,已然被大量敌对分子渗透,自己的政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

 所以,在基洛夫遇刺身亡后,约瑟夫在案情尚未清晰明了之时,便武断地断定凶手是由季诺维也夫等派内反对派领导的地下恐怖组织成员,从而仓促开启了这场肃反运动。

 在约瑟夫的强势主导下,这场肃反运动如失控的列车,迅速驶向极端。大部分苏俄领导人纷纷被捕、流放或是被处决。苏俄最高部门发出密信,要求各地深挖敌人,务必将所谓的“敌人”一网打尽。内务人民委员部则负责提出可疑分子名单,而最终的处置方式,皆由约瑟夫一人决定。

 内务部长叶若夫,对约瑟夫的命令可谓是言听计从,忠实得近乎狂热。他大力推行了迅速逮捕、迅速审判、迅速处决的“三原则”。整个过程进行得无比快速和高效,那雷厉风行的手段,就连历史上以高效残酷着称的锦衣卫见了,恐怕也会自叹不如。

 这场大清洗,如同一场无情的狂风暴雨,让苏俄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元气大伤。那一个个冰冷的数字,仿佛是历史沉重的叹息,诉说着这场悲剧的惨烈。苏俄建国初期的5位元帅,竟有三人在这场风暴中被处决。在高级将领层面,57名军长中有50名被杀,199名师长中被杀的多达110名,397名旅长中有220名被清除,456名团长中有401名未能幸免,15位集团军司令中有13位被无情处决。海军的情况更为惨烈,所有高级军官基本上都被处死,二级司令员更是无一例外,全部被处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