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两方合裁,回阳救阴(第3页)

 清代医学家喻嘉言曾强调‘凡治痢不审病情虚实,徒执常法,医之罪也!’。 

 七实三虚,攻邪为先,七虚三实,扶正为本;十分实邪,即为壮火食气,无正可扶,急去其邪,以留其正,十分虚邪,即为奄奄一息,无实可攻,急补其正,听邪自去。 

 在《景岳全书?痢疾》中也曾记载,世之病痢者,十有九虚,而医之治痢者,百无一补。气本下陷,而再行其气,后重不益甚乎?中本虚衰,而复攻其

积,元气不愈竭乎?” 

 周守诚闻言,面露思索之色。 

 方别拍了拍周守诚的肩膀,“医者,需查明患者实际情况,从而下药。 

 不可墨守成规,必须要懂得变通,前人之言,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情况,更何况,所谓的痢无补法,早就有前人反驳过了。” 

 这么些天下来,周守诚的性格己经被方别给摸清了。 

 周守诚平时问诊开方,所用药物皆是西平八稳,有方可询,但却灵气不足,缺少自己的思考。 

 这样下去,或许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夫,但却绝对不是一名优秀的大夫。 

 一名优秀的大夫,不仅仅要熟读医书,熟悉各种经方,更是要有自己的思想,懂得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调整方剂。 

 所以方别在开出这剂药方之后,才会把三人叫到跟前。 

 就是为了让他们明白这个道理。 

 周守诚这时也明白了方别的意思,回道: 

 “老师,我明白了。” 

 “明白了就好,下去再好好琢磨琢磨。” 

 这三人都是有着自己的基础,方别对三人的教导也并不是手把手从入门开始,而是在逐渐引导,让他们在面对病人时,有更加灵活的思路。 

 ............ 

 时间很快,临近下班。 

 方别这边刚从住院部那边查看了一下之前那名患者的情况,回到诊室里正收拾着东西。 

 诊室门口,传来了一道熟悉的声音。 

 “方别。” 

 方别都不用回头,就知道是谁了。 

 “乐瑶,你今天怎么有空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