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燕木玉少白金

第600章 兴修水利(第2页)

“内嘛!自然是冀州这边的人口增长过快,十余年的和平,让冀州的人口翻了倍,再加上均田制,冀州的田地不太够分了。其实幽州西部也还有土地可以分,但是如果能让冀州的百姓去往辽东开发,效果会更好。其实,开发淮水两岸也是为了这个目的。”

诸葛亮说的事其实很清晰,就是说,不光要挖掘新的水利,更多的是拓展出更多的荒田给百姓耕种,这是基础。

问题是百姓怎么来的,得迁徙,本地的田地一定是满足了本地百姓的情况下的,否则百姓早跑了。

那么有没有满足不了的呢?还真有,因为天下统一战争前,有几个地方基本上没怎么打仗,处于和平地带,人口属于暴涨的那种。

其中,冀州就是代表。之前冀州各大世家豪族拼命强占土地,就是因为这个,而袁熙的均田令一出,这些世家豪族宁愿土地荒着,也不愿意卖田加入袁熙的均田制下。

后来,袁熙用曹家的信件,虽说硬是从那些世家豪族嘴里抢了一些,但是也是杯水车薪,因为他们手里还有更多合理合法占有的土地。

那么冀州的普通百姓呢?他们就只能继续在冀州被这些世家豪族剥削,主要就是均田制的基础是得有田分。相对于爆炸的冀州人口,冀州已经没有多少可用的荒田可以分了。

其实,在河南与曹家的战事结束后,袁熙也试图劝百姓南下,到河南参与均田,主要还是河南的荒地多一些。

但是,随着北方的战事结束,河南可用的荒地也差不多了,但是冀州的人口问题并未完全得到解决。

现在,邺都又成了首都,冀州这边的人口聚集效应更加明显。

于是,袁熙曾经多次提出迁徙人口去幽州边境戍边的想法,但是碍于没有足够的粮草支撑,而且燕山山脉也没有那么多可耕土地支撑这些人口。

诸葛亮所说的辽水开发,分摊冀州人口,其实就是指这个。

“那你具体说说淮水两岸吧!”袁熙听完,知道辽水开发的议题不过是诸葛亮对于冀州人口迁徙的引子。

因为之前袁熙一提到迁徙冀州人口,百官就反对,说是劳民伤财,但是,实际上都是不想各自世家豪族在冀州代表的利益受损。

诸葛亮立刻说道:“其实,一直以来,河水南岸一直是水利兴修的重点,也是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地区。但是开发程度也就到了睢水、泗水一线,像淮水一线就少了很多。”

“而淮水两岸的土地也十分肥沃的,只不过因为淮水的水量不足,且支流的水量也大多不强,水道又经常堵塞,开发自然就少了很多。”

“如果能修建水渠,借助颖水把河水引流到淮水,就可以提高淮水的水量,再大力挖掘水渠,兴建水陂,自然能在淮水两岸开发起来,初步估计有荒田数万顷之多!”

诸葛亮说到这,十分自信,接着说道:“这能够养活的人口量可就不是辽水可以匹敌的,因此,也更需要大量的人口迁徙过来。冀州的人口迁徙如果不愿去辽水那边,淮水这边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说到这,诸葛亮看了看袁熙,又看了看殿中的其他官员,似乎在等人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