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兴修水利(第3页)
幸好没人反驳,袁熙自然也是继续问道:“那渭水流域呢,也是一样的原因?”
“不!关中地区已经开发了很久,但是土地利用的范围一直是长安周边,主要的原因就是渭水的水量还没能完全利用。如果可以将渭水周边的沟渠都拓展一番,自然能再增加一些良田。其中成国渠应该最先开发,那里的水量最为充沛。”诸葛亮说出了自己见解。
“那人口从哪来,总不能还是冀州这边吧?”杜畿突然插嘴道。
“益州和凉州都有不少躲避战乱去的关中人,而且可以迁徙一些羌氐人到关中耕种,他们应该很乐意。”诸葛亮直接回答道。
“其实关中那个地方根本不用操心,只要能够和平发展,周边的百姓自然愿意去。就像洛阳周边,如今颍川、陈留、南阳、河内,甚至并州的百信都在往那迁徙。”徐庶作为度农司的右侍郎直接帮着诸葛亮说道。
袁熙看着众人,自然知道他们的想法,就是看袁熙是否真的要下决心这么干。
要知道这些事除了大量迁徙百姓,还涉及到初期投入的人力和财力,都是天文数字。
不过,袁熙为了以后的发展,自然不会退缩,虽然短期内,袁熙又要财政赤字,但是为了未来能够更加繁荣,自然得有先期的投入。
他说道:“那就这样决定了。辽水那边,先按照军屯来,冀州和幽州辽西郡、辽东郡、乐浪郡以及玄菟郡的府兵,提前开赴辽东襄平城,戍守三年。统一由兵马司管理屯田事宜,设置监军、主簿各两人。汉升将军,辛苦你去坐镇三年了!”
袁熙也不含糊,直接把辽水流域的事上升到军事系统,让黄忠这个征北将军去坐镇,而且还直接用冀州和幽州东部各郡的府兵作为戍守的基础。
也就是说,袁熙不打算跟冀州本地的世家豪族低头,要人口过去开发。
不过,也不能就指望这三年的戍守,袁熙得给辽水流域一些特殊待遇:“凡在辽东戍边三年或服徭役三年者,实行均田制时,可多分永业田十亩,口分田二十亩。”
说白了,只要你去参与辽水周围开发,等三年时间结束,那就可以在当地扎根。到时候辽水边上的均田令一下来,参与开发过的士兵或者百姓可以多分土地,就这么直接。
“至于淮水的开发,凡是参与徭役者,若本地无田者,可多分一份口分田;渭水参与徭役者,有着优先分田权。”袁熙对于其他两处水利开发,也做出了布置。
其他两个地方的好处相对来说就少了很多,主要是因为淮水和渭水的地理位置都不错,也不用吃什么苦。
而且,袁熙规定的徭役比汉末时期要轻很多,再加上参加徭役的还能减免三成的粮食赋税。
因此,兴修水利的徭役其实比想象中的要轻松,而且袁熙知道这是一件需要长时间推进的工程,便把时间初步定在三年。
另外,还有“再修缮”的水利设施,主要就是黄河两岸和长江两岸的各个沟渠、水陂等等,这些都会直接交给地方官员处理,并不需要袁熙在朝堂上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