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宽以天下
至于连续两年夭折两个孩子,周围的说法也是比较多。
医术方面,就连张仲景都没说什么。
政务其实没什么问题,袁熙是很勤政的,这一点三台六司的官员都找不出毛病,御史们也不敢拿这个说话。
反而是诸葛亮,突然抛出了一个论断:税赋、徭役过重,战事频繁,天下疲弊。
说人话就是,袁熙有点穷兵黩武了,该消停一段时间了,这都是老天惩罚他袁熙的。
于是,袁熙对于自己的天下,终于真的打算轻徭薄赋了,而且还减轻了很多刑罚。
税赋自然是全国减半,二十税一,如果有旱涝灾情,或者其他意外的,可以免除税赋。
后来,袁熙还专门到河北府的一些基层去考察了一番,发现有些地方的田地收成确实不行,于是袁熙还下调了基础田税的额度。
另外,袁熙还规定了可以用丝绢、羊毛和棉麻,抵一部分税。
同时,袁熙明确了只有县城的官员可以向基层百姓收税,州郡的官员只负责把税收统一起来,交给中央,也就是尚书台。
为了提振商业,增加商税的占比,袁熙把之前搞得“盐铁官营、山泽禁令”给松了松绑,允许民间少量经营盐铁和矿业。
至于渔业,则是按照捕鱼的时间段,每年进行开放民间捕鱼,一旦进入禁渔期,严格各州郡的民间捕鱼。
这当然有着甄家的请求在其中,诸葛亮和司马懿等人研判过以后,也同意了相关的要求。
另外,袁熙在幽州、凉州、并州、益州、交州、广州以及西域东部等地,增设了很多受大燕国军事保护的专门榷场,用来跟周围的国家或者势力开展外贸交易。
尚书台的工商司设立了“榷场监”,负责专门管理对外贸易。
对于商税的收缴,袁熙也做了专门的调整,让工商司根据不同的商品进行了新的商税定额。
例如,像是珠宝、香料以及那些明显有着高附加值的商品,袁熙要求工商司一定要定高一点的税率;而涉及到百姓吃穿用度的基础产品,像是粮食、布匹等,税率可以按照农税的额度一起走。
而且,外贸商品的商税,只在榷场交易的那一刻交过税的,就可以在大燕国境内一府十七州,任意流通,不用再二次收税。
至于没在榷场交过税的外贸商品,都会被视为违法商品,由地方官员直接收缴,统一交给中央直接管理。
徭役自然也是能停的都停。三大水利兴修的辽水、淮水、渭水,也大多完成了,自然停工,偶尔派人去日常维护即可。
袁熙甚至停止皇宫内所有的宫殿建设,邺都内一些赏赐用的王侯府邸也停止了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