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全驱技术(第3页)

 

之后也可以对全驱技术进行进一步更深入的研究,毕竟机械全驱技术,虽然可以使用,但要真比起现代技术可就差的太多了。

 

虽然目前还不能一下子研究出来,但之后这一项技术总归需要去掌握,毕竟这些才是未来。

 

李枭也没研究的太晚,研究到晚上10点左右,就出了空间。

 

第二天一大早李枭没有先去计算机研究所,而先去了机械厂,把猫猫车研究小组的人都叫上,就开起了大会。

 

讲起了粘性连轴节技术。

 

粘性联轴节技术它的难点主要在热管理上,因为硅油粘度随温度升高,它的粘度会有改变,这会导致传递扭矩能力下降,此外高温还会引发硅油膨胀,从而会让压缩内部空气形成高压,这反过来还会增强扭矩传递。

 

而无论是扭矩能力下降,还是扭矩传递增长都是不正常的,如何避免这一问题是个难题。

 

还有就是 响应延迟的问题,因为它物理机制的缺陷,硅油需1-2秒升温膨胀,才能够产生有效阻力,根本就没有办法实时响应。

 

这也是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最后就是油封耐久性,要知道如果频繁高温,频繁过热,就很容易导致半轴油封变形、硬化,引发漏油。

 

至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办法也有很多。

 

后世就是采用了纳米改性硅油的办法,也就是添加氧化铝纳米颗粒,这样就能让粘度-温度系数降低40%,这会让粘度衰减幅度70%缩减至20%。

 

不过这办法在这个年代根本就无法用。

 

只能用冷却系统的方法,也就是用风冷、液冷的办法,直接降温,从而避免温度飙升至200c以上,这样的操作可以让硅油工作温度稳定在90c左右,完全符合要求。

 

然后再加上热-压解耦的设计,这样就能避免硅油膨胀压缩空气后,让压力突变,也就不会增强扭矩传递。

 

响应速度的提升,只能用预紧力摩擦片结构,它会放在分动箱内部,当转速差超过阈值,摩擦片就会因离心力或惯性压紧,这样就能将扭矩被动分配至附着力强的车轴。

 

还有就是用液压多片离合器,将分动箱输出的机械动力驱动液压泵,这样一来当检测到前轮打滑时推动离合器片压合,最多1.2秒就能完成响应。

 

气动快速离合也是一种办法,它是利用发动机进气管负压,这样一来打滑时机械阀门就会开启,空气被压缩后,就能够推动膜片压紧离合器。

 

继电器逻辑+直流电机驱动,也是一种方法,虽然继电器逻辑现在还不稳定,但李枭还是讲了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