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夏至荷盛(第3页)
林羽望着这满桌的烟火,忽然觉得离别的滋味,不全是苦的。像这荷叶包鸡,外面是绿的清,里面是肉的香,混在一起,倒成了难忘的味。他想起周先生说的“布能留住时光”,或许真的是这样——中都的书囊会记得“夏荷布”的香,桃坞的染坊会记得女学子们的笑,就像荷塘记得今年的花,蝉鸣记得今年的热,只要心里有念想,再远的路都像在眼前。
夜色漫上来时,蝉鸣渐渐低了,荷塘里的蛙鸣却热闹起来,呱呱地叫着,像在唱离歌。廊下的灯笼亮了,暖黄的光落在打包好的布包上,映得“春水布”的湖蓝愈发温润,像沅江的水,要载着这些念想流到中都去。
林婉儿把最后一块“秋桂布”塞进绿衫女学子的包里,布上绣的雁正展翅南飞。“路上当心些。”她声音轻轻的,像被夜露打湿,“到了中都就写信,说你们平安到了,说……说中都的荷开了没。”
“一定写!”绿衫女学子攥着她的手,眼里闪着光,“还会寄中都的梅花糕来,让你们尝尝冬天的味。”她忽然凑近,小声说,“婉儿姐姐,林羽哥看你的时候,眼睛像荷塘的星星,你可别总低着头呀。”
林婉儿的脸“腾”地红了,指尖掐着布包的绳,绳结勒得手心发疼。她抬头时,正撞见林羽望过来的目光,灯笼的光落在他眼里,像盛着满院的暖,两人都像被荷香熏醉了似的,半天没移开眼,连蛙鸣都像停了,只剩下彼此的心跳,和着远处的蝉吟,敲出温柔的节拍。
周先生站起来,往每个人碗里添了点黄酒:“来,干了这杯,咱们明年见。”酒液入喉,带着点甘,有点烈,像这聚散的日子,让人记一辈子。
林羽知道,明日清晨,望海镇的马车会载着布包和念想离开,桃坞会暂时安静些,但这安静里藏着盼头——盼着中都的信,盼着明年的荷,盼着绿衫女学子说的梅花糕,盼着林婉儿绣完那朵桃花,盼着日子像这荷塘的水,慢慢淌着,把离别酿成重逢的甜。
远处的望海镇传来几声犬吠,混着断续的蝉鸣,在风里漫开。灶房的灯还亮着,张婶在给布包系上红绸带,说“红绸辟邪,保一路平安”。灯笼的光落在荷塘的荷花上,花瓣上的露珠闪着光,像无数双舍不得的眼睛,藏着这夏夜的暖,也藏着那些关于等待的、笃定的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