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着书立论(第3页)
“学生不怕。再说,只要他们去了江夏,发生在他们眼前的一切,就会说明一切。江夏治政的成功,正是在于全了大义与小利。”
“但愿吧。子安,从你身上,老夫看到了勃勃生机。有的人对老夫说,大明养士二百八十年,如今这一关,怕是不好过了。不过老夫不信,老夫觉得,有子安这样的年轻人,有那么多心向大明的读书人,有勤勉踏实的大明百姓,这路还且宽广,这事情,还有的转圜。今日,子安既然以这本书言明壮志,那便从此踏踏实实做事,争取早日实现。”
“学生谨遵祭酒教诲。”
文安之的这番话,既是对陈吉发的期望,也是对他个人追求的一种展露。历史上,他正是怀着这种对国家民族的深刻热爱,坚持战斗在抗清一线,直至生命的终章。
对于这样的人,陈吉发如何能不肃然起敬?
于是起身长揖,恭敬非常。
陈吉发在拜会友人的时候,王绍康正在南京合作社的院子里面整理文件。
今年十四岁的王绍康虽然年纪不大,但心思却多,原本跟着陈吉发、陈吉民两兄弟的时候还好,但如今南京马上要换王铁柱,情况就不同了。
王绍康和王铁柱也算是远亲,不过,隔得太远了,平日里也没走动。
王绍康和王宝珠家里关系近些,还能续上谱系,平日里叫王宝珠一声堂姐,家中也是王屋村的地主,在合作社里,主要同士绅打交道。
王铁柱这支没落成了佃农,连续族谱的资格都没有了,平日里被村子里的同宗瞧不起,陈吉发的农会在王屋村开展工作,王铁柱家里就入了农会,还将他送到苏家湾夜校读书,于是才有了他今日的地位。
此时,即将接任南京分社社长的王铁柱,正背着一双手,悠哉游哉的四处查看。
王绍康觉得他有些摆谱,平日里泥腿子一个,如今人五人六的像个大爷。
他内心里是看不起王铁柱的,但好歹是远亲,所以, 见了面,王绍康还是按照辈分,与他打招呼。
“小叔,忙呢?”
王铁柱刚刚参加了宴会回来,脸上还有些酒气,听见人叫他小叔,回头看了眼王绍康,真的就摆出个长辈的样子来。
“嗯,是石头呀。叔四处看了看,这边到底不如江夏,看着规模挺大,但各分会的工作还是没落到实处,感觉这次任务很重呀。”
王石头本就想和他打个招呼而已,没想到王铁柱突然说这些话,像是他的领导似的,顿时心中就更加不舒服了。
“小叔既然被陈公子派来,想必今后能将分社做的更好的。”
“哈哈,那是自然。来的路上,我就与公子商量过今后的事情了,可能往后要认认真真忙一段了。”
王绍康更厌恶了,心中想着,这王铁柱怎么这样张狂?
人家陈吉民如今还没有离开南京,他还没有全面接手工作呢,就这般同南京的老人说话,将来真的掌了权,还能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