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没有布鲁斯教授,就没有我劳厄的今天

 1910年3月15日,劳厄证明了x射线是一种电磁波。 

 论文一经发出,立刻在物理学界引起巨大轰动。 

 x射线自从被发现以来,一直就以神秘著称。 

 当初伦琴教授发现它后,就是因为不了解它的本质,所以取名x射线。 

 x代表的就是未知的意思。 

 由于这种射线太重要了,于是大家把它称为“伦琴射线”,以表示对伦琴的祝贺。 

 x射线能有效穿透人体,清楚地看到人体骨骼,如今在医学领域有巨大的的作用。 

 著名的飞利浦公司就是利用x射线的这种特性,开发了医用x射线管。 

 医生利用它,就可以在不破坏人体表面的情况下,看到身体内部的结构。 

 这对所有医生来说,都是一件神兵利器。 

 有了它,医学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 

 在物理学术领域,x射线的研究方向就更多了。 

 最主流的就是研究x射线和各种物质的相互作用。 

 比如莫里斯就是在研究x射线和气体的作用,当然他没研究出什么名堂。 

 在所有的研究中,最重要的当然要数对x射线本质的研究。 

 因为它是其它所有研究方向的基础。 

 只有知道了x射线的本质,才能更好地解释各种物理现象。 

 而这一直持续了15年都没人能解决。 

 从伦琴到卢瑟福,从巴克拉到布拉格。 

 关于x射线本质的研究和讨论从来没有停过。 

 即便是大佬们,也想不到什么好办法去验证。 

 x射线就仿佛幽灵一样,飘在物理学的上空。 

 看的见却摸不着。 

 第一届布鲁斯会议上,李奇维曾经戏说过: 

 “谁能揭开x射线的本质,谁就能成为现代物理学黄金大世的第一个弄潮儿!” 

 此话得到了在场大佬的一致赞同。 

 于是,所有人都在默默研究,企图一鸣惊人。 

 其中不乏顶尖物理学家。 

 然而今天,这个荣誉却被名不见经传的劳厄捷足先登了。 

 说劳厄名不见经传有点名不副实,但至少在物理学界,劳厄的名气很小。 

 所以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劳厄是何许人也。 

 在这之前,他就是个毛头小子而已,和当初的爱因斯坦一样。 

 很快,劳厄的学术经历就被有心人总结了出来。 

 “劳厄,1879年出生于德国,今年31岁。” 

 “1899年,跟随伦琴在慕尼黑大学学习。” 

 “1901年,受到布鲁斯邀请,参加布鲁塞尔青年学者会议。” 

 “1902年,在普朗克的指导下,在柏林大学从事研究工作。” 

 “1907年,拜访爱因斯坦,进行学术交流。” 

 “1909年至今,在慕尼黑大学担任索末菲的高级学术助理。” 

 梳理完劳厄的履历后,不少人发出惊呼,这是何方妖孽,为何如此牛逼。 

 劳厄先后师从的三位导师,都是能参加布鲁斯会议的大佬。 

 他的好友爱因斯坦,也是能参加布鲁斯会议大佬。 

 至于对他有欣赏之意的布鲁斯,那更是大佬中的大佬。 

 难怪他能取得这样的成就。 

 不过很多人心里酸酸的。 

 “哎,我要是也有那么牛逼的导师,我肯定也能做出这样的成就。” 

 “切,不要高估自己,那三位大佬可不止劳厄一个学生,怎么其他人就没有动静呢?” 

 “物理学快要进入门阀时代了,想要有所成就,只能是从那几派出来的。” 

 “没办法,这是自然规律,强者恒强。” 

 但也有人为劳厄抱不平,认为他完全是靠自己的实力才有这样的成就。 

 “呵呵,你们只知道结交大佬的风光,却无法体会背后的辛酸。” 

 “劳厄学术期间,受到过这么多大佬的指点,他内心的压力可想而知。” 

 “没有人会愿意辜负大佬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