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没有布鲁斯教授,就没有我劳厄的今天(第2页)

 “所以劳厄一定是憋着一股气的,他要证明自己。” 

 “劳厄虽然在普通人中属于天才级别。” 

 “但是和爱因斯坦,甚至布鲁斯那种存在相比,他反而变成普通人了。” 

 “我更愿意称这是一次普通人的逆袭!” 

 这番言论立刻得到了无数人的共鸣,大家从劳厄的身上获得了力量。 

 李奇维要是知道这些人的想法,一定嗤之以鼻。 

 “呵呵,劳厄可不是什么普通人。” 

 “人家的全名叫马克斯·冯·劳厄。” 

 一个冯字足以说明一切。 

 然而无人在乎这点。 

 大家只知道,劳厄从之前在物理学界默默无闻,直接一跃而出,成为震惊学术界的风云人物。 

 这说明所有人都有机会。 

 布鲁斯预言的现代物理学黄金大世已经爆发,任何人都有机会成为弄潮儿。 

 在

劳厄发表论文后几天,他的挚友爱因斯坦就公开发文祝贺老朋友。 

 爱因斯坦不吝赞美道:“劳厄的晶体衍射实验,是物理学上最美的实验。” 

 伦琴教授也公开说道:“我要谢谢劳厄,他解决了我心中最重要的问题。” 

 最后就连李奇维也发文道:“祝贺劳厄。” 

 “这是他的幸事,也是物理学的幸事。” 

 “第一届布鲁斯会议预测的方向没有错。” 

 “劳厄的研究成果,不仅证明了x射线是电磁波,更推动了固体物理学的发展。” 

 “从此以后,研究晶体,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有了最先进的手段。” 

 “此外,我个人认为,劳厄的成果是诺奖级的。” 

 轰! 

 李奇维的点评直接把劳厄的名气推到了最巅峰。 

 那可是物理诺奖啊! 

 经过了好几位物理大佬的加持,如今诺奖的含金量指数级提高。 

 无数人都想成为下一个劳厄。 

 一鸣惊人,名利双收。 

 而接下来的一则消息,更是瞬间让所有人都疯狂了。 

 随着劳厄的名气越来越大,他的研究过程被很多人好奇。 

 维也纳《新闻报》第一时间联系上了劳厄,想要采访他。 

 15年前,就是《新闻报》最先报道了伦琴发现x射线的消息。 

 如今仿佛是一个轮回,它又要报道x射线的本质了。 

 慕尼黑大学会议室内,劳厄接受了《新闻报》的采访。 

 采访人员:“劳厄先生,能谈谈你是如何想到用晶体作为x射线衍射的光栅吗?” 

 劳厄听到问题后大吃一惊,这个采访人员不简单啊。 

 “原谅我的冒昧,现在《新闻报》的采访人员都这么厉害了吗?” 

 “你刚刚的这个问题,恐怕不少人连照着读都读不出来。” 

 采访人员笑道:“真的吗?我不信!” 

 “这么简单还有人不会吗?” 

 劳厄一脸懵逼,小心地问道:“你是之前采访过哈伯教授的那位吗?” 

 采访人员:“对啊,我跳槽来《新闻报》了。” 

 劳厄不敢追问,而是满脸幸福地回忆起之前的研究过程。 

 “关于x射线的研究,我在几年前就开始了。” 

 “我的博士研究课题就是光的干涉现象。” 

 “因此我对电磁波的各种性质很熟悉。” 

 “我一直坚信x射线是一种电磁波,于是想利用波的方式去验证它。” 

 “一开始其实我想的是衍射,但是实验了很多次,制作了无数个光栅,都无法看到衍射现象。” 

 “当时我就认为x射线的波长太短了,传统衍射方法是死路一条。” 

 “因为目前的技术,无法制造出与x射线相匹配的光栅。” 

 “自然也就不可能观察到衍射现象。” 

 “于是,我选择了另外两种方法,一是折射,二是干涉。” 

 “这两种都是电磁波的性质。” 

 “但是这两种方法最后的结果也都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