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广义相对论两大基本原理!(盟主加一更!)

 惯性这个词语,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 

 比如,一列火车疾驰而来,即便它已经开始刹车,但也不能立刻停下来。 

 因为我们知道火车具有惯性。 

 并且在普通人的认知中,物体的质量越大,则它的惯性越大。 

 然而,很少有人真正思考过,惯性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质量可以衡量惯性的大小? 

 这是因为我们受到的教育,并不是从头开始的,而是预设了很多内容。 

 物理学严格算起来,应该是从伽利略开始的。 

 古希腊的那帮人,他们更注重的是思想的辩论,而不是具体的实验。 

 比如关于运动。 

 古希腊哲学家上来就研究运动的本质,讨论物体为什么会运动。 

 但是却不去研究物体到底是怎么运动。 

 说白了,他们不去研究过程,直接讨论结果。 

 而伽利略不同。 

 他是第一个将理性思维和实验结合起来的人。 

 他通过实验去研究物体的运动过程,从而发现规律。 

 其中惯性定律就是他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伽利略认为物体的静止状态和直线匀速运动状态,是完全等价的。 

 并且他给这种状态起了一个名字,就叫:惯性系。 

 什么意思呢? 

 比如人在高铁上,如果把窗户都关上,假设轨道非常平滑,高铁没有一点颠簸。 

 那么其实人是感觉不到自己在运动的。 

 在没有其他参照系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分清匀速直线运动和静止的。 

 而所谓的惯性,就是物体保持这种状态的能力。 

 并且基于惯性系的概念,伽利略又发现了一个重要定律。 

 那就是相对性原理。 

 说的是在任何惯性系中,力学定律总是保持不变。 

 什么意思呢? 

 你在高铁上做自由落体实验,和你在地面静止时做自由落体实验。 

 两种情况下,看到的物体运动过程完全一样。 

 小球都是笔直下落,测出来的加速度也完全一样。 

 这就是相对性原理。 

 它非常符合人类的直觉体验,而且很容易用数学公式表达出来。 

 因此它和惯性定理一样,都是公理、公设。 

 意味着你可以去尝试证伪,但是没有办法证明。 

 牛顿完全继承了伽利略的两大力学定律。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牛顿力学三大定律。 

 所以,牛顿说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没有错,伽利略就是那个巨人。 

 牛顿是继承而不是生搬硬套。 

 首先,他给惯性定律下了一个严格的定义。 

 即一个质点或者物体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它将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 

 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就是牛顿,和普通人不一样。 

 他没有满足既有的定律,而是想的更深一步。 

 那物体要是在惯性运动的时候,突然给它施加一个力会发生什么。 

 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 

 即力会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产生一个加速度。 

 用数学公式表达就是f=ma。 

 不管是后世还是现在,只要是刚接触物理学的人,学到的第一个物理公式恐怕都是它。 

 看起来非常简单,小学生都会算。 

 但会算没用。 

 其实你并没有思考过公式背后的深刻道理。 

 牛顿当时在研究第二定律的时候,他就在思考一个问题。 

 为什么同样大小的力施加在不同的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会不一样呢? 

 聪明的你立刻回答:因为质量m不一样啊。 

 恭喜你,答错了! 

 因为当时牛顿还没有推导出这个公式。 

 牛顿认为是惯性的原因。 

 物体的惯性总是让它倾向于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 

 即物体的惯性是一种反抗外力的能力、固有属性。 

 惯性越大,反抗能力就越强;反之,惯性越小,反抗能力就越弱。 

 而惯性的大小,可以用【惯性质量】来表示。 

 也就是牛顿推导的f=ma中的m。 

 注意! 

 重点来了。 

 这个惯性质量m并不是我们常说的质量。 

 什么意思呢? 

 女神身材非常好,身高170cm,重量只有50kg。 

 我现在在后面推动女神,会给女神产生一个加速度。 

 我们代入公式f=ma时,m用的就是女神的重量,也是50kg。 

 但是! 

 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质量,只是恰好数值相等而已。 

 女神的重量是引力质量,而不是惯性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