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布鲁斯场方程!一解一宇宙!(第2页)

 大家不是兴奋,而是抨击罗巴切夫斯基的理论是歪理邪说、无稽之谈。 

 就连数学领域的绝对王者,高斯对此也保持了沉默,没有承认罗氏几何。 

 但是高斯的学生,黎曼却认真地分析了罗氏几何。 

 他觉得这种公理体系是有非常大的研究意义的。 

 因为他完美继承了欧氏几何的逻辑推理体系。 

 只要认可了罗氏几何的第五条公理,那么那些匪夷所思的结论都将是这种几何体系下的正确结果。 

 然而,黎曼不满足于此。 

 他在罗氏几何的基础上,又发展出另一种几何,即球面几何。 

 在一个圆球的表面,过直线外一点,则不可以作出平行线。 

 且圆球上的三角形,其内角和是大于180°的。 

 这就是后来的“黎曼几何”。 

 罗氏几何和黎曼几何都是非欧几何,区别在于前者是负曲率(空间向内凹),后者是正曲率(空间向外凸)。 

 而欧氏几何是零曲率,所以空间是平坦的。 

 黎曼在1854年,发表了他的新几何体系。 

 在当时,和罗氏几何一样,几乎没有人能理解黎曼几何。 

 因为它太违反人们的直觉了。 

 但是当时的爱因斯坦在格罗斯曼的推荐下,了解到黎曼几何后,简直和遇到他的表姐一样高兴。 

 因为他的时空弯曲理论正好就适用于黎曼几何。 

 现在,自己的理论有了坚实的数学基础后,爱因斯坦就利用黎曼发明的度规张量研究时空弯曲。 

 所谓的度规张量,可以大概理解为它描述了空间的性质,表征了空间的几何结构。 

 根据这个概念,可以计算黎曼几何中的测地线(黎曼几何中两点之间最短距离的那条线)等数据。 

 而根据测地线又可以算出曲率,曲率就是物质在空间中的运动轨迹。 

 光走的也是这条路径。 

 至此,广义相对论的时空结构数学模型就可以开始构建了。 

 而现在,李奇维的数学水平比当初的爱因斯坦还是要强不少的。 

 后世的物理博士生,数学也是必修课。 

 黎曼几何更是大名鼎鼎,他前世的时候没少研究,如今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 

 现在,有了时空弯曲的数学处理手段。 

 下一步就简单了,那就是研究不同的物质对空间的弯曲程度是什么样的。 

 比如物质的密度、质量、能量等等,对时空造成的弯曲曲率是多少。 

 咔咔咔! 

 李奇维在纸上一顿操作,整整过了半个小时。 

 一个方程终于被他给写出来了。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引力场方程,也叫爱因斯坦场方程。 

 只不过现在嘛,要改名叫【布鲁斯场方程】了。 

 这个方程长这样: 

 左边的式子表示时空的曲率,右边的式子表示物质的分布。 

 这个公式的文字版就是:物质告诉时空如何弯曲,时空告诉物质如何运动。 

 这个方程看起来好像很简单,其实非常复杂。(见评论区) 

 这是一个含有十个未知量的二阶非线性偏微分方程。 

 断句是:二阶、非线性、(偏)微分、方程。 

 别急,我们一点点分析,让你明白方程到底难在哪里。 

 【方程】 

 首先方程是什么,大家都很清楚。 

 x+1=2。 

 这就是一个最普通简单的方程。 

 【偏微分】 

 而微分方程,就是在普通方程的基础上,式子中带有未知函数及其导数的方程。 

 比如假设u是x的函数,则可以表示为u=f(x),u′就是u对x的导数。 

 那么x+u+u′=1,这个方程就叫微分方程。(方程中u′必须有,u可以没有) 

 如果微分方程中只有一个自变量的导数,则称为常微分方程。 

 比如上面的式子只有x一个自变量,也只有u′这一个自变量x的导数,它就是常微分方程。 

 而如果u不仅是x的函数,它还是y的函数,那么u=f(x,y)。 

 u′(x)就是u对x的导数,称为偏导数; 

 同理,u′(y)就是u对y的导数。 

 那么x+y+u′(x)+u′(y)=1,这个方程中含有两个或以上的导数。 

 这种微分方程就叫做偏微分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