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终极分析!震撼全场!华夏科学社未来的两条路!(第2页)
“它甚至不需要英国政府的承认,因为全世界所有国家都会承认。”
“现在,让我们再看华夏科学社,就会发现,它的地位是尴尬的。
”
“作为国内第一个也是目前最大的科学团体,我们却对科学成就本身却无法评级。”
“最大的原因是因为国情。”
“我们无法从政府手里,拿到这个功能。”
“英国皇家学会和英国政府是平级的,它的学术评议功能是自带的。”
“樱花国学士院是樱花国政府的下级,它的学术评议功能是樱花国政府赋予的,随时可以收回。”
“甚至可以把学士院当成樱花国政府的一个组成部门。”
“英国和樱花国是稳定的,所以才能有机会诞生这样的功能。”
“而现在,国内的情况,你们应该很清楚。”
“所以,华夏科学社暂时想拿到学术评议的功能,是不可能的。”
“因此,我们暂时只有传播科学的功能,却没有评价科学的资格。”
“被政府承认的真正资格。”
哗!
经过了李奇维的分析,在场的众人终于理清了这之间的关系。
没想到,一个科学社竟然还涉及到这么复杂的政治因素。
国情的不同,导致了不同国家科学团体的底层架构不同。
李奇维并没有对这种不同进行评价。
在他看来,这是没有意义的。
这一刻,华夏科学社的定位终于清晰了。
任鸿隽听的脸色潮红。
要是没有李奇维的帮助,他们自己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其中的关系。
可千万不要小看了这种定位。
它的重要性甚至决定了华夏科学社的生死。
万一哪天,他们想插手学术评议,很可能就会受到打击。
因为这是属于在抢夺权力了,官方是绝对不会允许的。
这时,赵元任忽然问道:
“社长,经过你刚刚的分析,我觉得我们的华夏科学社和英国皇家学会根本就是两种组织。”
“不应该混为一谈,那又谈何差异呢?”
李奇维笑道:“元任,问题非常好。”
“这就是我接下来想说的内容。”
“华夏科学社只是暂时的阶段性形式,在未来,它必然会发展成带有学术评议功能的权威组织。”
轰!
所有人都震惊了。
没想到他们引以为傲的华夏科学社,竟然才是初级阶段。
而李社长已经开始考虑高级阶段了。
“我们都是在第一层,只有李社长在第二层。”
赵元任激动地问道:“社长,您能为我们详细说说吗?”
李奇维笑道:“英国皇家学会和樱花国学士院,其实就是华夏科学社的未来。”
“这两种模式也是当今世界体制下,科学组织形式的两种终极模式。”
“华夏科学社未来会走哪一条路,其实并不是在座的我们可以决定的。”
“我们能够做的就是适应国情,把科学本职工作做好。”
到了这一点,其实讨论的已经非常深刻了。
在座的都是精英,自然明白李社长话中的意思。
这已经不属于科学领域的讨论范畴了。
要是李乐亭在这里,那绝对能滔滔不绝讲上几个小时。
但是在座的人,对此兴致缺缺。
因为不管是哪种模式,科学本身的发展方向都是一样的。
孰优孰劣,还真不好说。
看到众人眉头紧皱,担忧未来的样子,李奇维笑着鼓励道:
“好了,你们不用担心,先做好当下的工作就行。”
“无论未来国内的学术评议科学组织是什么形式,有一点不会变。”
“那就是它必然是由人组成的。”
“既然是人,请问,还有比在座的各位更合适的吗?”
“就算以后政府仿照欧洲各国成立科学院,那么科学院内的人还是你们。”
“你们只是换个地方,继续为华夏的科学事业而奋斗。”
“所以,即便现在华夏科学社的功能不完善,你们也不要就心灰意冷,觉得没有动力。”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
“更何况是改变国家科学水平这么艰难的任务。”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任务,拔苗助长好高骛远是不行的。”
李奇维没有说错,十几年后成立的中央研究院,其中的大部分成员,都是华夏科学社的成员。
4位总干事和15位所长中,其中分别有3位和13位是科学社的成员。
这也很正常,科研人员不是大白菜,想有就有。
刘邦以一县之人才,就能治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