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论文发表!核聚变出!举世震惊!“太阳之王”布鲁斯!(第3页)

 卡特尔对于自己有着清晰的认知和深刻的剖析。 

 他深知自己的所有成果,加在一起,也比不上布鲁斯教授的半分。 

 所以,卡特尔最近对于科学家的心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他看来,人的一切行为都是有迹可循的,而不是靠虚无缥缈的梦境。 

 他致力于探索,到底是什么样的因素,让普通人与科学家之间产生那么大的差距。 

 尤其是布鲁斯教授这样的伟大非凡存在。 

 在科学家之中,都是属于另类中的另类。 

 简直就是卡特尔梦寐以求的最珍贵实验材料。 

 但是很可惜,他一直没有机会与李奇维搭上线。 

 毕竟,一个心理学家和一个物理学家,在没什么交情的情况下,确实聊不下去。 

 而现在不一样了。 

 卡特尔从这篇论文中看到了契机。 

 他可以借此亲自登门拜访,而且对方最近正好还停留在美国。 

 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想到这里,卡特尔一张老脸激动起来。 

 他准备论文发表后,立刻前往纽约。 

 把自己的所有测量表,全部带上,给布鲁斯教授来个深度大测量。 

 “或许我将是第一个解密布鲁斯教授天才大脑的

人。” 

 ----------------- 

 加利福尼亚州,威尔逊山天文台。 

 这里和纽约分别在美国的西东两侧,二者之间相距4000多公里。 

 辩论会结束后,海耳便带着哈勃等人返回了。 

 因为接下来,天文学领域就要进入爆发期了。 

 所以大家要抓紧时间搞研究。 

 而且两年后的会议上,众人还能见到布鲁斯教授,所以也就没必要停留在纽约了。 

 此刻,天文台上,哈勃正站在那架全世界最大的望远镜,胡克望远镜旁边。 

 2.5米的超大口径,使其看起来犹如一门歼星巨炮。 

 宇宙中的任何秘密,在它面前都无所遁形。 

 一米八的哈勃则显得无比娇小。 

 他的脸上带着笑容,一边检查望远镜的零件,一边喃喃自语。 

 沙普利在辩论结束之后,就被哈佛大学的代表约见了。 

 双方相谈甚欢。 

 最终,沙普利如愿以偿地,被聘请为哈佛大学天文台的台长。 

 显然,他在场上的表现,打动了对方。 

 所以,沙普利没有随众人一起回来,而是直接先去了哈佛大学考察。 

 这下,哈勃可就高兴了。 

 沙普利一走,就意味着以后他可以独自享用胡克望远镜了。 

 海耳教授已经脱离一线研究,自然也不会使用。 

 这可是哈勃梦寐以求的事情。 

 “我的两个课题的进度都能加速了。” 

 一个是旋涡星云问题,另一个则是宇宙膨胀问题。 

 哈勃现在信心十足。 

 他要在1922年的会议上,一鸣惊人,证明自己。 

 这些年,他因为布鲁斯教授的原因,收获了无数的风光与荣誉。 

 但是他很清楚,这些荣誉同时也是沉甸甸的压力。 

 天才,在现在的科学界,太不值钱了。 

 哪怕他哈勃被布鲁斯教授亲自夸赞过,那也没用。 

 必须拿出实际的成果才行。 

 就好像吴有训一样,吴-康普顿效应一出,再也没有人质疑他金牌的含金量了。 

 科学成果才是科学家最大的底气。 

 就在哈勃发愤图强时,有人喊他立刻去台长办公室。 

 哈勃不明所以,但还是放下手中的活,朝海耳的办公室走去。 

 他刚一进门,就看到海耳教授激动地站了起来。 

 “哈勃,快过来。” 

 “布鲁斯教授的论文快发表了!” 

 “上帝啊!你绝对想象不到它的震撼程度。” 

 说罢,海耳将刚刚收到的从纽约发来的电报,递给哈勃。 

 哈勃闻言,心脏扑通扑通地跳。 

 他已经迫不及待想看到布鲁斯教授的第一篇天文学论文了。 

 辩论会上,对方展现出的实力,再次向所有人证明了布鲁斯教授的恐怖之处。 

 而现在,这篇由对方亲自写的论文,又会带来什么样的轰动? 

 哈勃万分激动! 

 仅仅看了抬头,他就知道这是一篇在评审中的论文。 

 他立马也就猜到了来龙去脉。 

 这是海耳教授因为他的特殊身份,给他开的小灶。 

 “氢核聚变!” 

 “千万度高温!” 

 “质子-中子模型应用!” 

 “第一步,p核变d核。” 

 “第二步,d核变氦-3核。” 

 “第三步,氦3-核变氦4-核。” 

 “四个质子,启动聚变!” 

 刚刚看完。 

 “嘶!” 

 哈勃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气。 

 他感觉仿佛有一股热血,从脚底直冲天灵盖,轰然爆发。 

 “太震撼了!” 

 “太大胆了!” 

 此刻他根本找不到词语来形容这篇论文。 

 任何语言都黯然失色。 

 虽然这仅仅是一种猜想。 

 但是里面的理论分析和计算,无不体现出布鲁斯教授那惊人直觉。 

 看着呆呆的哈勃,海耳万分感慨地说道: 

 “布鲁斯教授把原子结构、量子论的知识,完美应用在了恒星能源的问题上。” 

 “这种惊才绝艳般的想法,恐怕也只有他能想到了。” 

 “我实在无法想象,他提出的质子-中子模型,竟然如此丝滑地解释了恒星的形成本质。” 

 “这篇论文颠覆了我对于天文学研究的认知。” 

 能让天文学大佬海尔讲出这样的话,可见这篇论文带给他的震撼。 

 它重新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而且有着无限的遐想空间。 

 氦进一步聚变、基于核聚变的内部构造、恒星演化等等。 

 哈勃久久不愿意把视线从论文上挪开。 

 “如果真的有上帝,那他一定是按照广义相对论创造了世界。” 

 “接着又按照核聚变,创造了恒星。” 

 哈勃难以想象,科学界会产生什么样的震动。 

 ----------------- 

 1920年5月20日。 

 《科学》期刊封面发表了李奇维的论文。 

 题目为《论恒星能量的来源》。 

 核聚变的概念,首次面世! 

 文章一出,举世震惊! 

 无数人不可思议地呐喊道: 

 “布鲁斯教授,用他手中的笔,创造了太阳。” 

 “他是当之无愧的太阳之王!” 

 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