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无尽震撼!量天尺!“只有它才能准确测量宇宙的尺度!”

 本次天文学的世纪大辩论,可谓是一波三折。 

 沙普利和柯蒂斯的实力旗鼓相当,让这场比赛的结果充满悬念。 

 最后,辩论竟然以惊人的平局收场。 

 这让在场几千名观众大呼过瘾。 

 这种不是一边倒的战斗,无疑才是最精彩的。 

 然而让众人没有想到的是,布鲁斯教授的总结,把辩论再次推向了巅峰。 

 “因为,他们俩全错了。” 

 沙普利和柯蒂斯的测距方法,竟然是存在问题的。 

 这让无数人骇然了。 

 银河系到底是不是宇宙的全部,这个问题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了。 

 这一刻,大厅内的众人,对于答案好奇到了极点。 

 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 

 哪怕是给出一个可行的方法。 

 于是,第一个人喊出来: 

 “布鲁斯教授,那你能给出一个正确的测量方法吗?” 

 轰! 

 这句话仿佛火星落入油锅,瞬间沸腾了!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起哄。 

 在场无论是谁,也许他对天文学不了解,但是他一定知道大名鼎鼎的布鲁斯教授。 

 那个被称为当世科学第一的男人。 

 他就是活着的科学神话。 

 普通人在这种传播效应下,对于李奇维的想象只有一种。 

 无所不知! 

 无所不能! 

 普罗大众可很难分清物理学家和科学家的区别。 

 在他们眼里,布鲁斯教授就是对一切都洞察秋毫的伟大科学家。 

 天文学当然也不在话下。 

 很快,大厅内的气氛彻底达到巅峰。 

 余青松感受着这种震撼人心的影响力。 

 他的脸上不由自主出现一抹潮红。 

 那是激动到极致的表现。 

 “他是华夏的李教授。” 

 “但他更是全世界的科学之神!” 

 这一刻,哪怕是前排的天文学大佬们,也跟着动容了。 

 因为这个问题实在太关键了。 

 只要解决了银河系的问题,天文学就能彻底迈入下一个阶段。 

 星系天文学! 

 从恒星到星系,这将会是一步巨大的跨越。 

 和普通人的盲目痴愚信仰不同,天文学家们虽然都崇拜布鲁斯教授。 

 但是他们崇拜的无可争议的成果。 

 科学界几乎公认一个事实,那就是布鲁斯教授非常讨厌做实验。 

 而天文学中的测量学,恐怕是最繁琐最折磨人的实验了。 

 对方真的会在这方面有研究吗? 

 众人都有点不敢相信。 

 爱丁顿和哈勃眼中放出精光。 

 尤其是哈勃,他自己最近也在研究银河系的问题。 

 而且他有了一点思路。 

 但是却没有十足的把握。 

 “如果布鲁斯教授能给出一些意见,那就太好了!” 

 海耳、戴森等大佬们,也是目光灼灼地看向前方。 

 那个男人,真的可以吗? 

 李奇维看着大厅内数千人狂热的眼神,他的嘴角微微翘起。 

 蓦地,一股威压横扫全场! 

 众人全都感觉到心头一颤。 

 余青松兴奋地说道: 

 “李教授一定可以!” 

 “他要开始了!” 

 果然,下一刻,李奇维开口了: 

 “刚刚我说过,赫歇尔的方法,非常具有参考意义。” 

 “因为从原理上来说,这个方法是完全正确的。” 

 “只要我们观察到的亮度,是恒星的真实亮度,那么测出来的距离就是准确的。” 

 “但是很可惜,宇宙中的环境实在太复杂了。” 

 “测量误差是不可能避免的。” 

 “因此,我们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尽量减少误差。” 

 “所以,我有了一个初步的设想。” 

 “选择一种非常稳定的恒星光源,当作标准烛光。” 

 “而这种烛光,就是【造父变星】。” 

 哗! 

 李奇维刚说完,大厅内只有部分人发出惊呼。 

 他们全都是天文学家。 

 而普通人则是一脸懵逼,完全听不懂。 

 怎么换了一个恒星当标准,就能解决问题了? 

 海耳、戴森、哈勃、爱丁顿等人,脸上表情则是极为精彩。 

 他们当然知道造父变星。 

 甚至这里还有一位造父变星的专家:勒维特女士。 

 甚至她还经常被误差,或者说尊称为造父变星的发现者。 

 这是对女性科学家的优待。 

 但是,为什么造父变星就能减少误差? 

 这些天文学大佬们也懵逼了。 

 李奇维没有让众人继续议论,他接着说道: 

 “关于这个方法,我首先要感谢勒维特女士。” 

 说罢,李奇维朝着对方点头示意。 

 而人群也被他的话吸引,这才发现,天文学大佬的位置中,竟然还有一位女性。 

 这可了不得。 

 这个时代,哪怕是在美国,女性的位置也没有想象中高。 

 绝大多数行业,根本看不到女性的影子。 

 更不用科学领域了。 

 然而今天,在场却来了一位女性天文学家。 

 也就是勒维特的年龄稍大了,不然恐怕就要响起无数的口哨声了。 

 “1784年,荷兰天文学家古德利克发现了一种很特别的星星。” 

 “这颗星星的特别之处是,它的亮度竟然是周期性变化的。” 

 “在我们正常的认知中,一颗星星的亮度应该是固定的才对。” 

 “但宇宙就是这么浩瀚,无奇不有。” 

 “这颗星星被命名为【仙王座δ星】。” 

 “它是一颗恒星,而且还有个俗称叫【造父一】。”(中文名,这里有语言上的bug,大家不要在意。) 

 “后来,天文学家们又发现了几颗类似的星星。” 

 “所以这些亮度会周期表变化的变星,就被统称为【造父变星】。” 

 “在一百多年的时间内,天文学家一共也就发现了十几颗造父变星。” 

 “因此,在早期,这种星星的发现,并没有对天文学产生什么实质性的影响。” 

 “最多算是发现了一种特殊天体而已。” 

 “而这样的事情,在天文学领域是非常普遍的。” 

 “说不定在座各位,你们的孩子,今晚都能发现一颗奇怪的天体。” 

 众人闻言哈哈大笑。 

 他们很喜欢这种幽默的感觉。 

 “然而,科学家之所以是科学家,就是因为他们能从最寻常的现象中,发现最不寻常的规律。” 

 “我们知道,每颗造父变星都有自己的【变光周期】。” 

 “它是指一颗造父变星的亮度,从最亮到最暗,再到最亮,完成这样一个周期,所需要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