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理论的极限!不是时空极限!广相量子力学再度融合!最小尺度!(第3页)

 

“从广义相对论也能得出类似的结论!”

 

“根据广义相对论和恒星演化理论,一个质量为的物体,当把它的尺寸压缩到某个半径时,则该物体会直接形成黑洞。”

 

“这个半径就是【史瓦西半径】。”

 

“显然,史瓦西半径是和质量成正比的,质量越大的物体,则它的史瓦西半径越大。”

 

“比如太阳的史瓦西半径是3千米,地球的史瓦西半径是9毫米。”

 

“即,如果能把地球压缩成一个半径为9毫米的小球,地球就会变成一个黑洞。”

 

“我之前在罗马大学演讲时,曾经提到过一滴水压缩成黑洞,就是这个原理。”

 

“从数学上分析,我们无法从黑洞内部得知任何信息。”

 

“在黑洞内部,任何物理理论都是失效的。”

 

“因此,如果当光子的能量足够大,产生的新粒子A甚至直接变成黑洞时,那么测量就真正失去了意义。”

 

“黑洞会吞噬一切测量光子。”

 

“粒子A虽然是微观粒子,但是它同样具有对应的史瓦西半径。”

 

“现在,我们把粒子A的【测量极限波长】和【史瓦西半径】联系起来。”

 

“如图所示。”

 

李奇维开始一边计算,一边讲解。

 

众人无不骇然!

 

他们已经完全沉浸进去在这场匪夷所思的思想实验中。

 

“假设当粒子A的【测量极限波长】和【史瓦西半径】相等时,我们可以算出此时粒子A的质量。”

 

“根据计算可知,它的值是2.2x10^-8kg。”

 

“我把这个质量值称为【极限质量】。”

 

“极限质量代表什么意思呢?”

 

“它是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分界线!”

 

“任何粒子的质量只要小于极限质量,那么该粒子的不确定性作用范围就会超过史瓦西半径。”

 

“即,这个粒子不会坍缩成一个黑洞,而是以波粒二象性的形式存在。”

 

“可以理解为【波性】压倒了【粒子性】。”

 

“但若粒子的质量大于极限质量时,该粒子会直接形成黑洞,一切物理定律失效。”

 

“那么此时的任何测量行为也都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极限质量】就是理论上黑洞的最小质量。”

 

“低于极限质量的黑洞,会跌入量子世界,化为波粒二象性,而不是形成宏观的黑洞。”

 

“当粒子A的质量为极限质量时,此时它的【测量极限波长】计算结果为1.6x10^-35。”

 

“我把这个长度值称为【极限长度】。”

 

“它代表现有的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所能描述的最小尺度。”

 

“而光走过【极限长度】所需的时间,计算可知它的值为5.4x10^-44s。”

 

“我把这个时间值称为【极限时间】。”

 

“它代表在小于这个时间间隔内发生的一切现象,都无法用现有的物理理论描述。”

 

“【极限长度】和【极限时间】就是目前物理学所能探索的极限。”

 

“即:最小的尺度!”

 

轰!

 

全场骇然!

 

随后,就是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被震撼的目瞪口呆。

 

李奇维看着众人,微微一笑。

 

很显然,极限长度、极限时间、极限质量分别就是真实历史上的普朗克长度、普朗克时间、普朗克质量。

 

普朗克自己都没有想到,当初他从纯数学的角度编造出的数字,竟然会有如此匪夷所思的物理意义。

 

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光速c和普朗克常数h。

 

前者代表了相对论,尤其是广义相对论,而后者代表了量子力学。

 

通过黑洞和不确定性原理,二者殊途同归地达到一个极限。

 

在这个极限尺度下,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同时失效。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巧合。

 

但这个巧合或许蕴含着某个极其深刻的道理。

 

宇宙中的几个常数实在太神奇了,它们之间的联系还远远没有被研究清楚。

 

或许这些常数才是宇宙最本源的架构。

 

如果有一个公式能把所有宇宙常数结合在一起。

 

那么,它是不是就能计算出宇宙的一切结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