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章 军备竞赛!原子弹成功三要素!李奇(第2页)

 但后来随着研究深入,英国发现单纯凭借本国国力无法承担研发项目。

 于是,英国寻求美国帮助,想要合并到美国的原子弹研发计划中,这大大缩短了后者的时间。

 而查德威克则负责英国共享美国的原子弹研发成果和情报。

 樱族。

 1940年4月,在仁科芳雄的建议下,樱族陆军航空技术研究所所长安田武雄,命令助手铃木辰三郎准备原子弹的详细报告。

 1941年4月,安田武雄将资料递交给陆军大臣dtyj,建议由陆军主导原子弹研发工作,dtyj批准了《铀弹制造报告》。

 1941年5月,仁科芳雄带领100多名研究人员负责该计划。

 然而,樱族自古海陆不合,在中途岛大败之后,联合舰队高层要求海军技术研究所也要研究原子弹。

 所以,奇葩的樱族连研究原子弹的很多设备都是从德国买两套,搞得后者很懵逼。

 希特勒甚至吐槽道:“樱族海军和陆军是仇人吗”

 1942年6月,海军提出“b计划”,并成立核物理应用研究委员会,主席竟然还是仁科芳雄。

 于是乎,很多明明在陆军原子弹项目任职的人,又被拉到了海军群里,混乱程度可想而知。

 1943年3月,海军评估后认为原子弹计划在10年之内不可能完成,于是解散了该委员会。

 然而,1943年5月,樱族海军通过间谍得知美国的原子弹计划正在飞速推进,又连忙重启研究,代号为“f计划”,这一次由物理学家荒胜文策负责。

 1943年6月,仁科芳雄向陆军高层提交报告,认为制造一枚原子弹至少需要10公斤武器级浓缩铀。

 但樱族本身资源极度短缺,又要优先供应军方,于是请求德国提供所需铀矿石。

 1943年9月,樱族陆军正式将原子弹项目命名为“ni计划(仁计划)”。

 1944年7月,仁科芳雄使用热扩散法(最差的那种)分离铀235,未取得任何成果。

 有趣的是,海军使用的是更好的电磁分离法,但因为消耗太大,根本供应不起。

 当高层听到荒胜文策给出的所需资金支持时,大家都认为后者疯了。

 “尼玛,陆军才给仁科芳雄70万日元(约35万美元),你张口就是上亿,想屁吃呢”

 与此同时,美国对樱族进行大轰炸,仁科芳雄的实验室、铀分离设施等全部被毁。 1945年5月,“ni计划”失败;同年7月,“f计划”失败。

 1945年10月,盟军没收了樱族的一切原子能研究资料和设备,并禁止其进行任何有关研究。

 法国。

 1939年,伊蕾娜夫妇初步探索原子弹的可能性,成为法国早期核武器研究的核心力量。

 1940年,法国被德国占领,伊蕾娜团队被迫转入地下,秘密进行基础实验,同时保护铀材料不被德国抢走。

 1945年,二战结束后,法国才重启核研究,依然是伊蕾娜夫妇主导。

 意大利。

 因为资源短缺,原子弹研发计划与德国合并。

 ——

 总结以上各国研究原子弹失败的案例,可以看出,要想成功研发原子弹,必须同时具有以下条件:

 第一,高层的全力支持;

 第二,豪华的科学家团队;

 第三,强大的综合国力,包括工业基础、国土面积、资源储备、财富等。

 这三者,缺一不可。

 比如英国,满足一二点,但是第三点很欠缺,国土面积狭小,根本施展不开,最终只能和美国的计划合并。

 再比如德国,第二第三点都满足,但就因为高层不重视,最终功亏一篑。

 当时德国一共只给u工程提供了200万马克(200多万美元)的经费,能造出个啥

 樱族就更不用说了,一二三点全都不满足,还想强行弯道超车,怎么可能成功。

 最终脱颖而出,终结战争的只能是当时的美国!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曼哈顿计划,那用几个数字是最合适的。

 “以奥本海默为首的10多位顶级物理学家,带领1000多名不同领域的科学家,指挥13万技术工人,历经3年时间,费20亿美元,成功制造出了3枚原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