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阿娘,这回真的装不下了

爱欲上头、冲动之下。

 

郑则被阿娘结结实实骂了一顿,他无从辩驳。

 

但他不介意,骂就骂吧。刚和爱人亲密过,身心暂时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他想,我只是个二十来岁的年轻汉子,我想夫郎有什么错。

 

这日他老老实实驾着牛车去收笋干。马车速度快,承重却不如牛车。

 

临河的村落少有竹林,郑则就往上河村方向一直走,打算先去古陂村问问,接着再去附近靠山的地方探看。

 

鲁康最近可苦恼了,他又想跟着大伯挖地基,又想去水田看鱼苗,还想和大哥去收货。

 

这些差事他都乐在其中,真是难选啊。

 

最后他选择和大哥出门。

 

鲁康是这么想的,鱼苗一时半会儿长不大、地基一天两天挖不完,外出收货就几天,能和大哥出门去别村看看的机会不多啊。

 

“大哥,我们今天要收多少斤笋干?”

 

郑则也不知道要收多少斤,就说:“你屁股底下钱匣子的铜板花完,就不收了。”

 

笋干相比莲藕之类的货物重量较轻,但十分占地方,郑老爹说麻袋比竹筐好使,出门前郑则又带了好几个麻袋出门。

 

谷雨刚过,早春第一批竹笋已经采摘制成笋干。北地回暖慢,谷雨后还有一批晚生笋,郑则打算把剩下的钱全部用来收笋干,这笔钱压着,收到的货物要到冬天才能卖出好价钱。

 

他不着急,等待也是买卖的一部分。

 

可惜,周舟先前辛苦记账存钱的钱匣子要被掏空了。

 

郑则驾着牛车想,真是应了周舟说的幸好有爹娘在,他敢把所有钱拿来收笋干,皆是因为有家里托底。阿爹早年维持下来的杀猪生意很稳定,收猪钱也是阿爹出,夫夫俩人没钱了还可以继续收猪杀猪出摊,一头头猪卖钱重新攒。

 

真得感谢爹娘。

 

牛车走到古陂村收货的大树下,认得郑则的村民围过来招呼道:“小伙子,今天收什么?收猪吗?”

 

郑则跳下牛车说:“今天收笋干,阿伯,家里晒笋干了吗?

 

第一次递红薯干给郑则尝的那位阿奶精神头还很好,她拄拐杖,佝偻着腰走过来说:“走了,收完了。”阿奶直起身子指指外面村口。

 

旁边说话比较利索的老人补充:“前几日有商贩驾着骡车来,一车全给拉走了。”

 

全拉走了!鲁康两只手抓住屁股探,努力听大哥和村民说话。

 

郑则也略微震惊,这回真是孟浪耽搁正事了,别的商贩已经来过,不知别村情况如何。不过听到这个消息,他内心更加坚定收竹笋干是有赚头的。

 

村民问他:“小伙子,红薯干还收吗,攒了一个冬天没人来收。”

 

已经迟人一步,此时再懊恼也没用,不如再问些有用的消息。郑则蹲到老人家坐着的石墩旁,说:“收,都收,有猪也收,不过今日还是想先收笋干,没想扑了个空,阿伯,笋干卖了多少钱一斤?”

 

村民们想着卖给谁不是卖,就把价格说了:“六文钱卖的,挖笋剥壳、煮熟晾干,哪样不是活?六文钱少不得。”

 

带壳鲜笋一文钱一斤,笋干收货卖到了六文......郑则点点头,应和说确实都是活。

 

转暖后,镇上干货店笋干一斤还卖到十八文,他卖给干货店估计也只得十一二文,六文钱收也还行。

 

郑则:“阿伯,附近靠山的村子还有哪些?”

 

古陂村也有从别处村子嫁过来的人,闻言热心道,“樵歌沟,圪节村,临泉村都在附近,就是山路难走啊,商贩不愿意走山路,到了我们村就不往里走了。”

 

郑则当时就在想,到底是多难走的山路啊让来收货赚钱的商贩止步于此,等牛车走到山脚一看,坡高路窄地颠簸,半个人影都没有。

 

鲁康为了让牛走得轻松些主动下了车,他满头大汗地抱着钱匣子,怀疑道:“大哥,这路真的能走吗?”

 

两人在古陂村村民指路下,一路往前,先来樵歌沟。樵歌樵歌,砍柴人传唱歌谣的村落……郑则抬头看,这也不像有树林柴火的地方啊,脚下的路越走越窄,地面凸起竹筐大的石头,能种谷物的土地间隔在群石中,少得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