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世蓉华拾叁娘子

第196章 粮食(第2页)

 

“粮行会卖,但肯定会涨价。”

 

“不管他涨多少,你去买。他能卖多少,你就买多少。银子我来出。”

 

客栈老板疑惑地望着拓跋于荣,他一个行路人,没必要这么做。

 

拓跋于荣道:“实话告诉你,我就是做粮食生意的。他涨我也涨,反正里外里不亏。”

 

客栈老板还是不太理解。

 

拓跋于荣喊来手下,叫他带上银子,跟客栈老板一块去买粮,有多少买多少。

 

此时正在下雨,他们一时半会出不了门。

 

客栈老板问:“要是粮行能卖上百担呢?”

 

一担一百斤,上百担就是上万斤。目前粮行价格,一斤大米三十五文钱,即便不涨价,一万斤就是三百五十两银子,那可不是笔小数目。

 

拓跋于荣笑道:“他能卖上百担就好了!银子不是问题。”

过了一会雨停了,他让老板去买,能买多少买多少。

 

望着老板和手下出门,少华对拓跋于荣道:“你是想让阳河县缺粮啊!”

 

“我哪有那么大本事。”拓跋于荣嘴角露出丝笑意。

 

“你把能买的粮食都买了,其他人不就缺粮了?”

 

“缺不了!官府还有官粮呢。再说各家各户自己也有粮食。”

 

短期内是缺不了,但从长期看,缺粮是必然的。因为人要吃、要消耗。

 

拓跋于荣道:“嘿,别说,这里的粮食还真便宜,磨好的精米只要三十五文钱一斤。重阳县是四十文。”

 

精米,精细研磨的米,区别于粗磨的糙米。不过以现代大米来说,它更接近于胚芽米,只是去掉了米糠,并没有磨到像现代精白米那样的程度。

 

一百斤稻谷,出糙米率大概为70%~80%,精米60%~70%。换言之,精米的出米率低,所以价格高。

 

少华对粮食价格不是很敏感,因为徐家的大米都是买的稻谷自己磨。他们在本村买稻谷,十六到十七文钱一斤。

 

两人正聊着,门口来了几个人,看衣着,又是遭灾的灾民。

 

“掌柜的,听说你们这里有施舍,能不能给口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