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世蓉华拾叁娘子
第196章 粮食(第3页)
几人中的老太婆豁出脸皮讨要吃食,她身后的年轻人则是不好意思的转过身去。
遭灾的百姓,有些人家里本来也殷实,但粮食被泡、或是被冲走,沦落到靠乞讨。
“有吃的,不过现在还不到吃饭时候,你们到后院去等一等。”拓跋于荣示意他们进去。
此时客栈后院已经收容了五六十人,他们一个个坐在屋檐下、棚子底下,无所事事的聊天。
少华瞟了眼后院,有些担心道:“这些灾民鱼龙混杂,会不会有人手脚不干净,偷客栈的东西?”
“不好说,不过我已经让我的人看着。”
拓跋于荣此行带了近二十名手下,派回去三个,还有十几个。
半个时辰过后,客栈老板回来。
粮行以四十文钱一斤的价格,卖给他二百斤大米。
拓跋于荣一看才这么点,问道:“粮行是没有粮食?还是不肯卖?”
客栈老板愁眉苦脸:“算是没有粮食,也算是不肯卖。”
“什么意思?”
“就是不卖呗,说没有那么多。”
拓跋于荣想了想,对手下道:“你再去一趟,给他五十文钱一斤。实在不行,六十文也可以。问他还能再卖多少。”
两百斤实在太少了,也就够客栈里所有人吃四五天。
手下得令,又去一趟。
客栈老板听到五十文钱一斤,惊得瞪大眼珠:“天老爷啊,五十文!天价啊!”
“这算什么天价。”拓跋于荣好心提醒:“有空你去告诉一下你的亲戚朋友,让他们把家里的粮食守好,不要轻易出售。后面粮食价格肯定会涨,到时候别搞得自己没有粮食吃。”
古代农业社会,大多数人自给自足,既不买粮、也不卖粮。不过有些人家地多粮食多,会将富余的粮食卖出去
客栈老板道:“放心吧,这光景,谁会卖啊!”
谁人也不是傻子,缺粮就在眼前。从外地调来的粮食可能会卖,他们本地粮食,大家都会惜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