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世蓉华拾叁娘子

第200章 修路

邵州的州府在回龙县,阳河县往西一百八十里。

 

县令想要得到朝廷减免赋税,首先要上告州府,然后由州府上报朝廷,他不能越级上报。然而,现在通往回龙县的官道因塌方被阻断。

 

怎么办?把路修通呗!

 

塌方地点距离阳河县城五十里(换算为公制是二十五公里),县衙发布征召劳役公告,调派人手去修路。

 

注意,这个“征召劳役”是强制性的。古代平民百姓有几个必须履行的义务:一个上缴赋税,一个服徭役。

 

徭役简单来说就是给国家干活,官府分配你干什么就得干什么。

 

华国徭役相对较轻,规定每年服二十天的徭役,如遇大事加十五天。当然,徭役只是针对成年男子,女人小孩免徭役,秀才以上有功名者也免徭役。

 

另外,如果不想去干劳役,可以用交钱的方式抵。不过,如果是兵役,那是不能用钱抵的,必须去。

 

举个例子,客栈老板有服徭役的义务,可是他要经营客栈,所以每年二十天的劳役,他可以用钱抵。但是,假如是打仗征兵役,他就必须得放下客栈去当兵了。

 

衙门征召劳役,今年还没有服过役的自己去报名。一般修路挖沟这样的劳役,大家还是很积极的,因为这种劳动没什么危险。假如是征召去深山采木,或是其他什么危险的事情,大家就得考虑考虑了。因为那可能会不小心丢了性命。

 

劳役公告发出,官府首先来查的,是客栈里的这些灾民。

 

之前他们有登记过是哪个村的,衙役一一询问:今年你服过徭役没有?

 

绝大部分百姓还是很诚实的,服过就是服过,没服就是没服。因为最后查到村里也是能查出来的。

 

这里的大部分人没服过,于是书吏登记姓名,组织他们去修路。

 

可能有人要问:不是“以工代赈”吗?让他们去代赈就好了。

 

这就是你不懂了,先服徭役,再代赈。无形中拉长了免费劳动时间。

 

何况县衙当下只是要抢修出一条通道,需要精壮男子加快速度。之后官道是要大修的,到时候就需要男女老少齐上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