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世蓉华拾叁娘子

第210章 颠覆认知(第2页)

 

好吧,徐蓉不是历史学家,除了那些大一统的朝代,什么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她傻傻搞不清。

 

不管了,只要知道这里没有李白、杜甫那些大诗人,那她就要“大放异彩”了!

 

徐蓉一下子信心满满,觉得自己文化强得可怕,提笔写下她四岁就会背的诗《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然后是另一首,她幼儿园就会背的诗《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然后是《咏鹅》《悯农》《咏柳》《春夜喜雨》《题西林壁》等等等等,简直不要太多!

 

少华看她一下子写那么多,炭笔都写秃了,说道:“停一下,我帮你重新缠一下笔。”

 

徐蓉不喜欢用毛笔,她用樟树枝烧制成的炭笔。这个时代有炭笔,一般是木匠师傅们用来画线用的。

炭笔烧制出来,就是一根黑炭条。写字容易把手弄脏,于是徐蓉用布条缠裹,这样就不会把手弄脏。

 

少华重新缠裹炭条。

 

徐蓉看着自己的“大作”,甚是满意:“怎么样,你觉得这样的诗印上去,是不是价值倍增?”

 

少华点头:“确实。”然后道:“模版印刻,要找个字好的人来写。”

 

“你写不就行了。”

 

少华摇头:“我不行。我建议让龚天禄来写。”

 

之前甜香卖诗,找龚天禄来写字。据甜香所说,在本地,字写得最好的两个人:一个是重阳县令,一个是龚天禄。

 

徐蓉道:“我们跟龚天禄不熟,再说,让他写,不是会提前泄密嘛!”

 

“泄什么密?”

 

“就是我们日历中的那些诗啊!”

 

徐蓉说起她的计划:她打算写出几十首诗,随机配印日历,将它们打乱。这样一来,一本日历与另一本日历,上面的诗可能会不一样;那些对诗感兴趣的,会促进他们多买几本日历,集齐她的几十首诗。

 

这就有点像现代的“集卡牌”,想要集齐一套,可能要买很多。

 

少华不理解为何要“集诗”?当然,他也不是诗词爱好者,没有这方面的爱好。既然蓉儿想要这么做,那就让她做吧。反正她做这些也只是为了打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