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世蓉华拾叁娘子
第210章 颠覆认知(第3页)
两人商量了一下,字还是由少华来写。至于诗的配图,徐蓉思考了好几种方案,最后决定还是留白,让购买者自己去画。
不过,考虑到他们可能不知道这是故意留白,所以,徐蓉打算到时候将“日历”放在县城荣顺号售卖。她先画两幅做样品,告诉店铺伙计这日历的“正确用法”,跟顾客介绍的多了,他们自然也就知道了。
接下来的日子。
徐蓉写诗,少华练字。待字练得差不多,少华开始往木板上刻。
……
转眼来到八月二十日,拓跋于荣回来了。
他看到两人刻木板,询问是要做什么?徐蓉介绍了她的“日历”计划。
拓跋于荣看过排版,以及徐蓉写的二十首诗,说道:“你再给我画一套模板,我带到京城去印。”
徐蓉道:“我做这个是为了帮村里人卖纸,你带到京城去印,他们的纸怎么办?”
“简单,把他们的纸也一块儿收了带走。”
拓跋于荣这趟回来,紧接着就要去京城。他觉得徐蓉的“日历”不错,特别是她那“集诗”创意,挺有意思。
京城的读书人多,附庸风雅的人也很多,他觉得在京城,这日历可能会卖得不错。
两人合计了一下,拓跋于荣出银子,收购村里所有皮纸。另外,县城荣顺号也面向全县收纸。
虽然拓跋于荣不做皮纸生意,但今年的纸价真的很低。反正他也要去京城,就顺便收点纸带过去。
皮纸在重阳县不值钱,但带到外地,价格还是可以的。
之前拓跋于荣不做皮纸生意,是因为纸对他的“事业”没什么帮助。他要做的,是能影响“民生”的商品。
纸这种东西,有没有,对老百姓来说不重要。没有纸,老百姓也照样活。但是,如果没有粮食,老百姓是活不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