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第2页)

 依着大清现在的火力,一挑二或者有点难度,但绝对不大。站在他们的对立面上,早早晚晚的,都会成为倭子国第二。 

 结果众人越夸,李焞的脸色还就越不好看了:“你们可别忘了,那大报坛真实存在,崇祯年号也确实沿用了数十年。还有我朝实录里……” 

 唉! 

 他长长地叹了口气:“最要紧的是这些事情已经被倭子国的幕府将军德川纲吉知晓,还写信告知清朝的康熙帝。” 

 现在清倭战争如火如荼,康熙自然没有功夫计较这些细枝末节。 

 可等倭子国彻底被收入囊中,等待他们李氏朝鲜的到底会是什么,就未可知了。 

 刚刚还在欢呼雀跃的朝鲜臣子们:…… 

 感情危机不是已经过去,是尚未开始? 

 阿西巴! 

 早知道这样,他们就该收敛收敛对清王朝的蔑视,别表现出那么多对大明王朝的怀念来。现在被抓住了小辫子,可怎么才好呀? 

 轰隆隆,炮声愈来愈激烈。 

 倒下的倭子国军也越来越多,王宫方向都已经挂起了白旗,清兵就像没看见一样。 

 继续轰,继续炸。 

 天知道他们到底带了多少火炮,又带来了多少炮弹。 

 横竖那玩意儿跟不要钱一样。 

 只坚持炮火开路,枪支辅助。全火力压制,三路平推。 

 让朝鲜方面胆寒之余,也是不敢有丝毫懈怠。就怕冲慢一点,就被误会是出工不出力。刚结束对倭子国的绞杀,转头就要问他们的责。 

 可他们人多,船多,武器却不先进。 

 甚至连倭子国都多有不如。 

 要不然的话,万历年间他们也不至于被打得几乎全国沦陷,全靠大明方面帮着复国。 

 现在他们正面强攻的过程中,就得弃船上岸,用弓箭跟落后得不行的火炮做主攻。然后毫无意外的,他们这面就成了倭子国想要突围的最后希望。 

 以最差武器,最小的攻击力,遭遇了最多最强的敌人。 

 伤亡那叫一个惨烈。 

 消息传回京城时,如意看着那战报都有些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