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1章 -自带光效的顶级分子烹飪(第2页)

林大师和侯大师已经相视苦笑起来,他俩说是讲,就是听都没听明白。

“请各位评委趁热吃吧,这豆腐光纤的热导率撑不过十分钟,再等一下风味就差上很多。”

听到刘教授的话,无论是两位专业评委还是五十位大眾评委,都像是被老师支配的学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端起了王凡那碗文思豆腐。

原本想端起来就“吨吨吨”的喝下去,结果端到鼻子底下时,那浓郁的香味却让人情不自禁的深吸一口气。

“吸五十三个人同时吸气的场面,让现场观眾忍不住再次伸直了脖子,有些人甚至不自觉的也跟著深吸了一口气。

刘教授都快忘了,上一次吃王凡製作的美食到底是什么时候,想一想还真是挺怀念的。

刚刚深吸了一口气,一缕清瘦的香气便已在鼻端悄然浮起。

盐滷豆腐在冷柜中冷藏,似乎沁入了一丝山岩寒气,寒气中又渗出极微弱的干黄豆烘焙香,有些像是晒乾的豆荚,在柴火堆旁偶然爆裂的焦香。

细细一品,又多了一抹盐晶遇热溶解,释放的海盐焦香味。这咸感不不腥,却带著浪涌礁石的野性气息。

老母鸡吊汤的鸡油脂香姍姍来迟,三年以上的老母鸡燉出来的汤並不显油腻,盐滷像块磨刀石,把油腻感磨成薄如蝉翼的金色油膜,醇厚中透出清澈的穿透力。

丝丝缕缕的火腿薰风,混著风乾木槽的陈年木香。

待荤香稍散,干香菇的菌鲜孢子幽幽扩散。这股香如松针铺地的雨后森林,带有一丝松茸的冷冽余韵。

这汤怕是一点味精都没加

她刚才並没有注意到王凡后面的製作过程,但从香味的反馈来说,这种圆融如意的味道,绝对不是加了味精可以达到的。

刘教授拿起瓷勺,在小碗里轻轻搅拌几下,乳白色的豆腐丝跟著瓷勺流转,却依旧没有要断裂的意思。

汤的温度此时已经降到60多度,盐滷豆腐丝在暖汤中轻颤,蛋白质析出了微量的豆乳甜香,让人迫不及待的想要喝上一口。

“吸——

丝体入口,刘教授的动作却在舌尖触及到一点汤汁时顿住,接著就有些不可思议的看向碗中。

文思豆腐她吃过很多次,她確信除了豆腐的选材和製作方式上的不同,在其他配菜的品类和比例上,王凡没有做任何的调整!

然而相比於別的文思豆腐,他这一碗的香浓味道,简直可以用天差地別来形容!

仅仅是齿舌轻压,饱吸滚烫浓汤的豆腐丝便瞬间在嘴里崩塌,积蓄在丝体通道和核心的超高浓度鲜味物质,如海啸般喷薄而出!

强度、集中度、复杂度和咸鲜协同的衝击力,远超普通文思豆腐温和均匀的释放方式!

盐滷特有的那点矿物的咸味底骨,不再突兀,反而成了托起极致鲜味的基石。

难道4摄氏度初始处理,带来核心价值並非“冷”,而是塑造了丝体高强度与內置的“定向爆破通道”!

我早该想到的!

滚烫高汤衝击冷藏豆腐丝的时候,接触面的豆腐丝表面温度,会极速升至80度以上,丝体最外层蛋白网络,会在毫秒级时间內剧烈变形、膨胀、张开微隙!

丝体表面的超高温,还会使临近的盐晶瞬时溶解。

这些盐晶就像微型定向爆破装置,在丝体表面和近表层“炸”出无数亚微米级孔洞与裂缝!

温差造成的巨大压差,成为推动汤汁高速渗透的超级引擎。

普通嫩豆腐丝靠毛细缓慢吸收的效率,在此刻被碾压成渣渣!

汤还是一样的汤,其他文思豆腐里面甚至还加了味精,但他们的汤和他们的豆腐丝是脱节的,

豆腐丝的味道是靠的包裹在豆腐丝外的汤汁提供,而不是豆腐內部!

一丝一缕可能感觉不出来,但当一大口化在嘴里的时候,那些细小的差別就会无限放大,最终让味蕾感觉到豆腐丝的白味!

抬头看了一眼王凡,刘教授也不禁感嘆起了王凡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