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彩虹之门
第231章 超纯氢(第3页)
以一座氘氚聚变工厂装机容量为30亿千瓦时计算,单单为了供应这一座探测器运转,自己便必须要在其周边建设7座电厂!
便在这远离任何大星体的深空之中,李青松快速进行着各项建设。
就算以李青松的工业能力,建造这台探测器也用去了差不多一整年的时间。
之后,超纯氢开始灌注。
经过多层提炼的超纯氢气通过专用的管道灌注到了内层球壳之内。很快,内层球壳内部的压力便攀升到了一个大气压左右。
质地较为柔软的内层球壳原本还有些干瘪。但此刻,在内部大气压的支撑下,它如同一颗被吹满了气的气球一般鼓胀了起来,恢复到了标准球体的模样,外部再也没有一点凹陷与干瘪。
再继续增加内部压力的话,它便有可能被直接撕裂。
这时候,布设在外层球壳内部的磁控设备开始工作。
庞大的电力供应之下,基于类似于磁悬浮或者磁约束的模式,外部的压力均匀施加到了内层球壳的每一个分子,每一个原子之上。
内层球壳所受到的内部压力,被转化为了外层球壳的压力。
外层球壳之上的太空电梯材料牢牢的束缚着外层球壳,将一切压力消弭于无形。同时,厚重的装甲也将来自外界的绝大部分辐射挡住,不让它们对内层探测造成影响。
在仍旧源源不断的氢气灌注之下,内层球壳内部的大气压力迅速攀升。
五倍大气压,十倍,五十倍,一百倍,一千倍……
此刻,内层球壳内部的压力已经和马里亚纳海沟底部所受到的大气压力相差无几。
如果一名克隆体进入此刻的内层球壳,他会瞬间被压成肉饼。
但就算压力已经如此巨大,在磁控设备的压制下,质地柔软的内层球壳仍旧完好无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