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之七零好好活雁采蓝
第5章 搬家(第3页)
“等我记一下,好了,谢谢奶奶。”“好了呀,那你认识猪草?”老奶奶眯着眼问。“不……不认识。”“不认识就说好了呀,你怎么不问问我他们都长什么样?”这,我问了也记不住啊——当然不能这么说。那只能说:“我们还没决定要不要养呢。”
“养吧,养了鸡,养了猪,就在村子里扎下根了。”咦,老奶奶怎么知道自己是知青?老奶奶还在说,“要养猪啊,去村里的集体猪场,还没去过吧,集体猪场有老母猪,每年能下两次崽。你们去问问,看什么时候下崽。”
“来扶我一把,老了,都快走不动了。”“集体猪场在东尖的山坡底下,就着林子盖的,牛棚也在哪儿。不过你们不用怕,那儿住着的那些人,也不是坏人,有的,我还认识,那儿有个叫陶匀徵的,跟我战友熟悉,跟我们不是一个团的,后来都认识了,不过啊,我九年前就因伤病退了,他打了一辈子的仗,结果我俩呆一个地方了。还有个姓孙,他后来的,他的年纪比老陶小一点儿,职务也低一点儿,我就不认识了。”
“奶奶,你是军人啊?”“是啊,我也当了三十年的兵呢。”“那您怎么在村子里待着?”“村子不好吗?这是我老家。”“那您什么时候当兵的。”“三二年啊,三一年九一八沈阳沦陷以后,东北就乱了,我们那时候在沈阳,我爸做些关内关外倒卖的小生意。”
“我那年十九,我爸正打算给我买嫁妆,结果东北乱了,我未婚夫不见了,日本人到处抓劳工,抓姑娘。我爸给了我一个包裹,让我扮成男孩,也给了我弟弟一个包裹,然后我爸带着我娘,我们一起往关内逃。我爸说好了,每个人的包裹里都有些财物,如果跑散了就去大城市登报,还叮嘱我,让我找我未婚夫。”
“可后来,真的跑散了。人太多了,到处都是逃难的人。我们打算去搭火车,可别说搭火车了,火车顶上都是人。满车站的人都往前挤,一转眼,我们就被冲散了。”“我从沈阳逃到关内,去了天津,去了北京,然后到上海,辗转四处,找我父母弟弟,也找我未婚夫,什么办法都想了,但凡见了东北人都要问问谁见过他们吗,也登报寻人。”
“后来我确实遇见了我未婚夫,他加入了共产党,我也加入了。先抗日,后打内战。受过好几次伤,生了俩儿子,他先牺牲了,大儿子上了朝鲜战场也牺牲了。就剩一个小儿子,还有个孙子。”
“那奶奶怎么不跟孩子在一起?”“在了,我小儿子三五年生人,现在都三十七了,我小孙子都十七了。在孙子十岁的时候我回来了,这么多年,我总想着如果我父母弟弟活着,肯定会去沈阳看一看,再回老家看一看吧?我得等着他们,四十岁年了,他们总得回来看一看。”
一席话说的程榛眼泪都冒了出来。老奶奶今年六十,命运飘零,亲人分离,送别了丈夫儿子,执拗的等着她的父母弟弟。历史的苦难似乎与她的苦难融为一体,程榛似乎在她身上看到了从三一年到四九年的烽火硝烟。人生最好的年华,全部与硝烟为伴。真的想哭。
“你看我,讲起来没完没了。小莲……来,这是小莲,她爸爸是大队长的堂兄弟,她每天都去打猪草,你们要是养猪,就跟她去。”小莲看起来有十一二的样子,是个黑美人儿,脸小而轮廓柔和,大大的眼睛黑白分明,眉毛弯弯,抿嘴笑着。
“来,小莲,这是程榛,新来的知青。你每天几点去打猪草啊?”“傍黑,六点,陈奶奶,在小北山的山坡上。”“行,程榛啊,你们要是养了猪,就去山坡上找她,去几次就什么草认识了。”“好,奶奶。”“行了,小莲去玩儿吧。”小莲又看了程榛一眼,跑远了。
“走吧,扶我回去。我现在家里没什么事儿,有时间来找我说说话,我姓陈,就叫陈奶奶就行。”“好,我会经常去的。谢谢陈奶奶。”“行了,我接着坐这儿。”陈奶奶又坐回自己门前的石头上。“去吧,你回吧。”“好,陈奶奶,我先走了。”“走吧。”
程榛走了几步,又回头,陈奶奶坐在石头上,不说话也不动。不远处有群村里的老太太们议论着家常里短,你家我家,热热闹闹。比起来,陈奶奶似乎浑身都是孤寂,身在人群,却又离群索居。
程榛又跑回去,说:“陈奶奶,你肯定能等到他们的。”陈奶奶才终于绽出一个苍老却如昙花忽开的笑。
“养吧,养了鸡,养了猪,就在村子里扎下根了。”咦,老奶奶怎么知道自己是知青?老奶奶还在说,“要养猪啊,去村里的集体猪场,还没去过吧,集体猪场有老母猪,每年能下两次崽。你们去问问,看什么时候下崽。”
“来扶我一把,老了,都快走不动了。”“集体猪场在东尖的山坡底下,就着林子盖的,牛棚也在哪儿。不过你们不用怕,那儿住着的那些人,也不是坏人,有的,我还认识,那儿有个叫陶匀徵的,跟我战友熟悉,跟我们不是一个团的,后来都认识了,不过啊,我九年前就因伤病退了,他打了一辈子的仗,结果我俩呆一个地方了。还有个姓孙,他后来的,他的年纪比老陶小一点儿,职务也低一点儿,我就不认识了。”
“奶奶,你是军人啊?”“是啊,我也当了三十年的兵呢。”“那您怎么在村子里待着?”“村子不好吗?这是我老家。”“那您什么时候当兵的。”“三二年啊,三一年九一八沈阳沦陷以后,东北就乱了,我们那时候在沈阳,我爸做些关内关外倒卖的小生意。”
“我那年十九,我爸正打算给我买嫁妆,结果东北乱了,我未婚夫不见了,日本人到处抓劳工,抓姑娘。我爸给了我一个包裹,让我扮成男孩,也给了我弟弟一个包裹,然后我爸带着我娘,我们一起往关内逃。我爸说好了,每个人的包裹里都有些财物,如果跑散了就去大城市登报,还叮嘱我,让我找我未婚夫。”
“可后来,真的跑散了。人太多了,到处都是逃难的人。我们打算去搭火车,可别说搭火车了,火车顶上都是人。满车站的人都往前挤,一转眼,我们就被冲散了。”“我从沈阳逃到关内,去了天津,去了北京,然后到上海,辗转四处,找我父母弟弟,也找我未婚夫,什么办法都想了,但凡见了东北人都要问问谁见过他们吗,也登报寻人。”
“后来我确实遇见了我未婚夫,他加入了共产党,我也加入了。先抗日,后打内战。受过好几次伤,生了俩儿子,他先牺牲了,大儿子上了朝鲜战场也牺牲了。就剩一个小儿子,还有个孙子。”
“那奶奶怎么不跟孩子在一起?”“在了,我小儿子三五年生人,现在都三十七了,我小孙子都十七了。在孙子十岁的时候我回来了,这么多年,我总想着如果我父母弟弟活着,肯定会去沈阳看一看,再回老家看一看吧?我得等着他们,四十岁年了,他们总得回来看一看。”
一席话说的程榛眼泪都冒了出来。老奶奶今年六十,命运飘零,亲人分离,送别了丈夫儿子,执拗的等着她的父母弟弟。历史的苦难似乎与她的苦难融为一体,程榛似乎在她身上看到了从三一年到四九年的烽火硝烟。人生最好的年华,全部与硝烟为伴。真的想哭。
“你看我,讲起来没完没了。小莲……来,这是小莲,她爸爸是大队长的堂兄弟,她每天都去打猪草,你们要是养猪,就跟她去。”小莲看起来有十一二的样子,是个黑美人儿,脸小而轮廓柔和,大大的眼睛黑白分明,眉毛弯弯,抿嘴笑着。
“来,小莲,这是程榛,新来的知青。你每天几点去打猪草啊?”“傍黑,六点,陈奶奶,在小北山的山坡上。”“行,程榛啊,你们要是养了猪,就去山坡上找她,去几次就什么草认识了。”“好,奶奶。”“行了,小莲去玩儿吧。”小莲又看了程榛一眼,跑远了。
“走吧,扶我回去。我现在家里没什么事儿,有时间来找我说说话,我姓陈,就叫陈奶奶就行。”“好,我会经常去的。谢谢陈奶奶。”“行了,我接着坐这儿。”陈奶奶又坐回自己门前的石头上。“去吧,你回吧。”“好,陈奶奶,我先走了。”“走吧。”
程榛走了几步,又回头,陈奶奶坐在石头上,不说话也不动。不远处有群村里的老太太们议论着家常里短,你家我家,热热闹闹。比起来,陈奶奶似乎浑身都是孤寂,身在人群,却又离群索居。
程榛又跑回去,说:“陈奶奶,你肯定能等到他们的。”陈奶奶才终于绽出一个苍老却如昙花忽开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