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非遗—慈峪香油制作、葫芦烙画技艺(第2页)
10. 沉淀:香油倒入陶缸,静置7天使杂质沉降;
11. 过滤:以三层棉布过滤,得清澈透亮之香油。
? 创新实践:
第五代传承人李卫国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检测结合,引入气相色谱仪分析香油脂肪酸组成,确保亚油酸含量稳定在42%-45%之间。其研发的“低温冷榨芝麻素”获国家发明专利,可降低香油中苯并芘含量至0.5ug/kg以下,远低于欧盟标准。
3. 文化符号:香油中的生活哲学
? 节庆礼仪:
在灵寿,婴儿满月时,外婆需送“香油锁子”——用红绳系一小瓶香油,寓意“锁住健康”;老人寿宴上,香油拌长寿面是必备菜品,象征“福寿绵长”。
? 产业创新:
2024年,慈峪镇成立“香油产业联盟”,推出“香油+文创”系列产品:将香油灌入青花瓷瓶,配以檀木礼盒,附赠《香油制作图谱》手札,单套售价达298元。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带动300余户农户增收。
二、葫芦烙画技艺:火痕中的东方美学
1. 历史溯源:从宫廷雅玩到民间艺术
葫芦烙画起源于汉代,盛行于明清。据《灵寿县志》记载,清康熙年间,慈峪镇艺人王德林以烙铁在葫芦上绘制《百子图》进献宫廷,获御赐“火绘圣手”匾额。至民国时期,灵寿葫芦烙画已形成“北派”风格,以粗犷豪放、线条遒劲着称。2019年,葫芦烙画技艺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北方烙画艺术的典型代表。
2. 技艺密码:铁笔与火候的千年博弈
? 选材标准:
灵寿烙画师偏爱“亚腰葫芦”,要求其腰部直径8-12厘米,表皮光滑无斑,摇动时能听见“籽响”。葫芦需经“三蒸三晒”:先以沸水蒸30分钟杀菌,再暴晒7日,如此反复三次,使表皮密度均匀,便于烙刻。
? 工艺流程:
以灵寿烙画大师张建国的《八仙过海》为例:
2. 设计:用铅笔在葫芦表面勾勒轮廓,重点表现铁拐李的酒葫芦、汉钟离的芭蕉扇等细节;
3. 烙制:
? 粗坯:以200c烙铁勾勒轮廓,力道需“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 细刻:换用150c烙铁,通过控制接触时间形成渐变色调,如用0.5秒点触表现何仙姑的云鬓,3秒长熨表现吕洞宾的剑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