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地姓氏变迁及文化遗产第一眼看的杨艳茹
第585章 河北省邯郸市涉县非遗-赛戏、愿戏、爬虎小调、木偶戏
河北省邯郸市涉县非遗:赛戏、愿戏、爬虎小调与木偶戏的文化交响
在太行山深处的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同一部流动的史诗,记录着这片土地上的信仰、艺术与生活智慧。赛戏的铿锵鼓点、愿戏的虔诚祈愿、爬虎小调的驱虎传说、木偶戏的灵动演绎,共同构成了涉县非遗的多元图景。这些文化瑰宝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涉县人民与自然共生、与生活共舞的精神写照。
一、赛戏:千年傩祭的戏剧活化石
军国征伐中的历史回响
涉县赛戏,又称“排赛”或“对戏”,是华夏农耕文明孕育的古老剧种,被誉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其起源可追溯至商周时期的傩祭仪式,与道教祭祀活动深度融合,供奉山神与女娲,以驱邪纳吉为核心功能。现存剧目如《虎牢关》《宁武关》等,多取材于历代军国征伐故事,展现“排兵布阵”“两军对垒”的壮阔场景。表演形式独树一帜:无唱腔,全凭方言韵白叙事;配乐仅用大鼓、铜钹,鼓点粗犷如雷,钹声铿锵似铁;演员戴面具演绎《调喏喏》《吊黑虎》等神话题材,面具造型夸张,凸显原始宗教的神秘色彩。
元宵节里的全民狂欢
赛戏演出严格遵循古制,仅在元宵节期间举行。弹音村、上清凉村等地至今保留“祭神—开箱—扮戏—送神”的完整流程。演出前,传承人汤香平需带领村民焚香祭拜山神,开启封存一年的戏箱;演出时,村民全员参与,老者擂鼓,青壮扮将,孩童执旗,形成“台上演武、台下呼应”的沉浸式观演体验。2022年,汤香平团队复排的《虎牢关》登上省级非遗展演舞台,通过抖音直播吸引超10万观众,让这一古老艺术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