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非遗-手织汉锦、道教音乐、架鼓乐(第2页)

 

 复原古法:2017年复原汉代散花绫织造技术,计划建造大麓织造坊重现千年华美;
 

 文创开发:推出儿童手绘织布机教具,将非遗融入教育;
 

 品牌建设:“七夕乞巧”商标产品远销日韩,2008年获廊坊文博会优秀新产品奖。
 

 二、道教音乐:太平古乐的千年咏叹
 

 历史脉络:从黄巾起义到全真道韵
 

 道教音乐渊源于东汉末年巨鹿人张角创立的太平道。·l_o*v*e!y+u,e~d?u,.,o·r′g¢公元184年,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将《太平经》经文配以木鱼、铛子等乐器伴奏,形成“乐诵”形式。起义失败后,太平道徒隐入民间,与全真道融合发展。巨鹿作为太平道发源地,至今保留灵仙庙、圣水坑等遗址,其道教音乐因全真邱祖龙门派传承,形成“悠缓典雅、庄严肃穆”的“全真正韵”风格。
 

 艺术特色:口传谱与仪轨的完美结合
 

 巨鹿道教音乐的传承依赖“口口递”模式,以当地方言单字“冬、浪、里、得、龙、格、当”哼唱口传谱(龙格谱)。其演奏形式分为:
 

 静乐:坐或立演奏,用于“放施食”“沐浴”等仪轨;
 

 动乐:循图谱边行进边演奏,如打醮法事中的《三宝赞》《大圣北斗》。
 

 现存曲谱包括《八仙赞》《三皈依》等,融合宫廷音乐、地方戏曲与民间曲艺元素,被誉为古代音乐的“活化石”。
 

 当代传承:从民间仪式到舞台艺术
 

 第二十四代传人甄敬波、甄群英、甄敬文等人通过以下方式推动传承:
 

 赛事获奖:在邢台市道教音乐比赛中获打击乐、笛子独奏一等奖;
 

 媒体传播:央视《音乐桥》栏目录制管子独奏,相关研究被中央音乐学院收录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