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保定市阜平县非遗-大盆肘子枣醋酿造、缸炉烧饼、毛掸子会(第3页)

 

 文化内涵:市井生活的温暖记忆
 

 缸炉烧饼是阜平市井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街头巷尾常常能看到卖缸炉烧饼的小摊,那诱人的香气吸引着过往的行人。人们买上一个烧饼,边走边吃,或是坐在摊位前,就着一碗热汤,享受着这份简单的美味。缸炉烧饼承载着阜平人民的童年记忆和市井情怀,是家乡味道的象征。
 四、毛掸子会:古战场的动态再现 

 历史渊源:移民文化的艺术结晶
 

 毛掸子会起源于明初山西洪洞县移民迁入保定市阜平县后,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当时,移民们带来了家乡的文化和传统,在与当地文化的融合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毛掸子会这一独特的民俗活动。它以模拟古代战场为核心,通过表演者的精彩演绎,展现了古代战争的壮观场面和英雄气概。
 

 表演特色:阵法变换的视觉盛宴
 

 毛掸子会的表演者分为指挥官、将官及探子共22人。指挥官持鸡毛掸子为令旗,指挥阵法变换;将官依《三国演义》《水浒传》人物造型进行武打对战;阵法包括乌龙阵、八卦穿顶阵等。表演分上下两折,每折约一小时,包含不同颜色令箭及女性角色演绎。表演过程中,演员们身着古装,手持兵器,动作刚劲有力,阵法变换迅速,给观众带来了一场震撼的视觉盛宴。
 

 传承困境与保护措施:守护非遗的文化使命
 

 然而,近年来毛掸子会面临着传承人老龄化及资金短缺等困境。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政府和文化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整理资料申报省级非遗,提高毛掸子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开展校园传承活动,培养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组织文旅演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毛掸子会的魅力。
 

 阜平县的大盆肘子制作技艺、枣醋酿造技艺、缸炉烧饼制作技艺以及毛掸子会,是阜平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贵财富。我们应该加强对这些非遗的保护和传承,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