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我就是甲方单位
会议的流程是与会的所有单位代表先汇报介绍一遍各家的研究成果,钢铁厂代表介绍完己方拿出的特种钢材后并没有直接接受它人的询问,而是直接接下一家单位进行汇报。
下一家单位是一个特种防腐材料研究单位,他们的内容其实就是和刚才的钢铁企业有一定关联,主要就是对耐腐蚀材料的汇报。
对方拿出的耐腐蚀材料有几种,一种是内部材料,主要针对的是水下建筑内部的保护,毕竟海水虽然接触不到里面,但生活在这种地方,内部空间会较为潮湿,不做好防护会加速内部设备的腐蚀。
另外两种是水下主建筑材料的外层防腐。
之所以要说两种,是因为根据水下建筑的建设过程中,采取的不同施工工艺,让这两种材料使用的顺序发生不同。
第一种涂料是内涂层,在钢铁完成外生产,弯轧以及大型精确切割加工后喷涂附着上去。
这个内层材料会喷涂三层,第一层是附着层,保证后续材料和钢铁产生紧密的连接,第二层和第三层才是防腐层。
有了这三层的防腐材料还不够,按照那位研究员的介绍,这东西并不能彻底保证材料在海底长期的防腐,而且在海底建造的过程中,钢材的运输、吊装以及水下焊接作业中产生的划伤会破坏涂层表面降低防腐性能。
因此该单位还有一种材料,它的粘稠度较高,可以在水下进行涂抹施工。
该材料会在外壳形成一个约2—3厘米厚度的防护壳,当然厚度可以继续增加,这层防护壳能更好的隔离海水与材料,增强整个水下建筑外层的防腐蚀能力。
不过它也不是没有缺点的,缺点就在于它的只有5年到10年的使用寿命,如果水下建筑是5到7年的使用寿命那也不用再考虑什么,一起跟着报废即可;如果像这个井矿一样是个长期使用建筑,那就需要按照使用寿命周期前,将它们剥离后重新覆盖上新的材料层;当然也可以直接在原材料层的表面上直接覆盖来节省工期。
这种材料是该研究所前几年的研究成果,目前已经通过国家的验收,并且在几个国家项目上开始小范围使用。
对方甚至还建造了一个流体模型,就是雷洪汕设计的主体半圆形建筑上,直接从顶部往下浇灌,整个材料如同粘稠的蜂蜜一样向下流淌,人工稍加引导,就可以如同锅盔一样自然覆盖整个外层结构。
这个思路让雷洪汕眼睛一亮,而且人家做的不是3d的模拟,而是正儿八经做了一个类似的模型结构,然后在海水中正儿八经的进行了相关的测试,就目前的测试结果来看,这两种涂料简直就是完美的海底防腐材料。
不过对方也提出了遇到的情况和困难,那就是这两种材料的造价成本偏高,主要是生产工艺还未能定型,现在属于是一直小批量的试制过程,损耗和次品率非常高。
接下来一家家的单位企业还涵盖了机械制造,水下装备设计,水下装备生产,矿业机械制造等等多家机构单位,水下装备设计单位是东北某军工大学,这学校很低调,甚至名气都不大,但是人家在水下设备研究和水声研究领域是全国的翘楚单位,而这两种东西结合在一起……那就是海底大黑鱼!
而他们负责的部分,除了对雷洪汕海底建筑结构的整体分析与强度、扛荷能力、安全性等等研究外,还负责设计了两款往返于海面与水下的水下运输工具。
这两种运输工具一种负责载人,一种负责运载物资,载人的雷洪汕没说什么,这玩意主打的就是一个安全性,人家在这方面是有着极高的造诣和经验。
但是运载物资的潜水器雷洪汕总觉着有些别扭,不过雷洪汕并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的记在心头上。
雷洪汕认识的马总工他们制造企业虽然也参加了此次会议,可分给他们的研究项目,也就是一个海底采矿自动分拣和淘洗装备,雷洪汕看出来了,如果不是马总工他们之前和自己搞的那个爬虫项目,他们甚至都不会接到这个项目的研究计划安排。
其它单位也在后续的汇报中纷纷拿出自己的研究成果,这样的汇报会自然有一个很不好的地方,就是不能直接对该单位的研究项目提出问题进行交流,可从现场的情况上看,不管是许院长还是与会的各家单位,似乎对这种情况都很习惯,雷洪汕只能将各方讲述的内容在心上,并默默的在本子上记下自己的问题。
缺点是有,但是优点也很明显,就是每个单位只负责解说自家的研究进度和拿出的成果,整个汇报会议的流程进度很快,两个小时下来,整个项目的主要负责单位和重点项目都过了一遍。
在所有单位介绍完自家的研究成果之后,许院长接下来的话,这才让雷洪汕明白为何会议的进程这样安排了。
“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感谢各位在百忙之中来到这里,这次的海底井矿项目从年初开始到现在不过八九个月的时间,到今天为止也不过两百多天的时间;但是大家依旧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拿出一份份合格的产品和研究成果出来……”
雷洪汕在旁边听着没吭声,经过这么一圈的汇报,雷洪汕基本上看出来了,这些研究单位、企业拿出来的产品,研究成果大部分都是基于之前研究成果的改进、或者是改良品,甚至部分产品是属于有针对性的弱化性能产品。
例如钢铁集团拿出来的特种钢,这玩意别看说是能达到400米深度的抗压,但通过介绍人的某些数据的解读分析就知道,部分性能其实是达到和某款性能指标更强的钢材同等水平,也就是说其实还有600米甚至高抗压强度钢材,而这些钢是用来干啥的就不用多说了……核动力大黑鱼!
当然基于成本考量,南海那个海底井矿出入口也就设置在一百多米深的第一阶梯平台上,也不用考虑六百米甚至更深的使用范围,没必要性能过剩导致不必要的成本飙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