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请披黄袍(三十八)


 姑娘请披黄袍(三十八)

 先到剑南, 后到泯州,大启的朝臣们在离开繁京后的日子里很不好过。

 因为陛下的辇车是半夜偷偷走的,绝大部分朝臣得了消息之后才开始匆忙追赶圣驾, 一路上有流亡的百姓丶被逆贼击溃的乱军,就算圣驾走得不快,他们追赶的也极为辛苦。

 缺衣少食,人祸丛生,对於很多人来说,南逃的一路他们把这辈子没吃过的苦都吃遍了。

 比如礼部的膳部员外郎李方亦, 作为一个六品小官, 他拖家带口投奔朝廷的一路被打劫丶被盗窃,还丢了个孩子,死了三个家仆一个妾, 快到剑南的时候他想吃碗粟米粥都找不到, 只能把自己才十八岁的爱妾也卖了。

 结果他亲自提着换回来的粟米去找自己的家人,却发现他的奴仆卷了他仅剩的家财跑了, 甚至连官服官绶都带走了。

 只剩下他的老父亲倒在地上痛骂奴仆的忘恩负义。

 李方亦悲从中来,写了好几首诗来哀悼自己命运的不幸。

 “早知如此,还不如留在繁京投了那晁勇。”

 话是这么说,让他转头回繁京, 他也没有这份勇气。

 到了剑南,剑南的日子也不好过, 一个原本不算繁华的州府如何能容得下几万丶十几万人陆续逃命而来?

 有人说剑南城外梅相发威杀了些谋逆之人, 可到底如何, 影影绰绰没人能说得清楚, 只知道几日后圣驾就继续南下往泯州去了。

 李方亦到处打听消息,一会儿听说那逆贼晁勇封自己为大燕安天下皇帝, 一会儿听说逆贼竟然封了宁国公是“一字并肩王”,一会儿又听说那逆贼愿意与宁国公分天下共治,过了两天,消息已经传成了那逆贼愿意自己只当一个王爷,把天下共主让给宁国公。

 这些消息每日都在磨灭李方亦继续南下追随朝廷的决心。

 好在,在他放弃朝廷之前,朝廷先对他伸出了手。

 梅相派人在剑南收拢朝臣,给他们吃喝衣裳,还能把他们送到泯州。

 到了泯州,李方亦才知道如今的朝堂已经是梅相一人专断之地。

 那边逆贼在繁京跟各路节度使血战得沸反盈天,梅相在泯州也杀得不亦乐乎。

 晁勇是一路血战八方,梅相是关起门来打狗。

 世家也好,寒门也好,谁敢冒头就杀谁,想要跟逆贼议和的,杀,想要趁机作乱的,杀,想要弹劾各路节度使,指挥战局的,也难逃一死。

 繁京捷报传来之时,因为前面的人死的太多,李方亦已经成了光禄寺少卿。

 可以这么说,当时的朝臣们连自己该不该高兴都不知道了,想要咧嘴欢庆都要看梅相的脸色。

 等到梅相突然去世,群臣中的一部分如同绑住了嘴的鸭子一下子挣脱束缚,嘎嘎嘎嘎叫个不停,都吵着喊着要给梅相定罪。

 高坐御座的陛下没有吭声。

 站在下面的李方亦心中不禁发凉。

 梅相有雷霆手段,却是稳住了风雨飘摇的朝堂,她就算专断弄权,却没有家私更无亲眷,就算有些爪牙丶同党之辈,这天下又有哪个权臣是孤臣?

 分明是把一条命都舍给了大启,力挽狂澜於乱世的能臣,在这些人的嘴里已经成了妖魔邪物。

 陛下竟然还坐视不管?

 就在李方亦为梅相生出些唇亡齿寒之想的时候,数千黑甲精兵到了泯州。

 是来迎陛下回繁京的平卢军。

 平定了逆贼晁勇的宁国公要继续剿灭逆贼残党,只派了麾下大将叶嵘来迎回圣驾,没有銮驾,没有三十六匹马拉的车,没有天子仪仗。

 但是那些刚刚还喊着说“梅舸对陛下言行不敬”的人却连个屁都不敢放。

 回繁京的一路也不好走,平卢军说迎回圣驾,就真的在只迎圣驾,其馀的朝臣都要自己自备车马,带着干粮上路。

 身为光禄寺少卿,李方亦时常在御前伺候,很是看到了许多说给别人听别人都不会信的奇景。